潘老师变了

作者:月浦实验学校 李 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5-26 16:45:50 点击数:

 事件

我校科技老师潘老师是个即将退休的老师。以前一直是教语文的,由于是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来套,一节课总是一讲到底,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因此,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再加上他生性耿直,和家长的沟通也缺乏婉转,所以和家长的的关系也一直搞不好。每年都有家长来信或来校反映他的问题,认为他不适合教书,要求换老师。学校领导也和他谈了几次,希望他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家长的沟通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但一直成效不大。
其实,潘老师也是有很多优点的:他有爱心,也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责任心也很强,经常为学生义务补课,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双休日。面对家长的来信、来访,学校领导也苦于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只好一次次地耐心做好家长工作。潘老师自己也很痛苦,认为自己好心没得到好报,因此总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2011年,学校决定以OM项目为学校特色项目,此举也受到了少科站的大力支持,派了专家来校指导。学校也要有专门的老师来负责这一项目,在讨论人选时,校长提出了潘老师。因为潘老师以前干过木匠,动手能力强,也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相信他能胜任这个工作。其他领导表示担忧,因为OM项目比赛时间紧,任务重,1月组建队伍,四月就要参加市里的全国比赛。但校长还是力排众议力挺潘老师,潘老师也表示愿意接受“改行”,并感谢领导的信任,尽心尽力地做好新的工作。
在专家的指导与自身的努力下,潘老师很快进入了OM的工作中。他以校为家,带领学生紧张训练,修改方案,并在当年就率队获得全国比赛的第一名,并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世界OM比赛的机会,最终获得世界第四的好成绩,学校OM项目组也一举成名。此后,在潘老师的带领下,OM团队又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并都参加了世界级的比赛。
潘老师也变自信了,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对OM项目也更痴迷了,OM项目成了学校的一个新亮点。
 
 
指导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到校长一定要知人善任。知人是为了善任,反之,校长只有善任,才能做到真正的知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潘老师教学方法老套,生性耿直,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他动手能力极强,有责任心、有爱心,又有奉献精神,这不正是一个科技老师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吗?校长正是基于对潘老师基本情况及个性特长的了解,才把他放在OM项目负责人这一位置,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因为当时时间紧,任务重,1月份组建队伍,4月份就要参加全国比赛,但校长看准了潘老师的特长,不拖延时间,不左右摇摆,大胆任用、大胆信任、放职放权,最后取得成功。
人的能力因人而异,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领导工作中,用人所长,就是使具体的职位、工作与人的具体特长彼此对应。能否正确用人,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校长不能自我封闭,更不能嫉贤妒能,而应根据各人不同的专长,灵活地分工,使其乐意去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校长要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校长的责任就是使人的长处能得到充分发展,人的短处能得到及时克服。如果看不见别人长处,就会目空一切,无可用之人;而如果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就会人才济济,到处都是可用之人。
其次是校长对教职工的充分信任。校长在找潘老师谈话时,先充分肯定他的优点,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并给了他一定的权力,放手让他去干。这样做使潘老师感到了校长对他的信任,使他感到有一种“知遇之恩”,进而爆发了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学校的OM项目一炮打响。
现代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用人,靠用人获得智慧和良谋,通过用人实现决策,完成任务,用人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用人的基础在于待人。校长要熟悉每个教师的心态及性格特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其沟通,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长必须与教师打交道,通过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得以交流,从而达到心理认同的目的。在以诚待人的基础上,校长待人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以谈话为例,必须做到因人而异,确定好内容,安排好时间、地点,选择好方式、方法。就方式、方法而言,更应充分表现其灵活性:有的要超前打招呼,有的要感情沟通,有的要会议协调,有的要个别交谈,有的要直截了当,有的要含蓄委婉……不能呆板地用单一的方式去与众多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师进行沟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评价〗
知人善用是校长用人的艺术核心。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用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善用的前提,善用是知人的目的;通过知人以达到善用,又在善用中进一步知人。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用,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如何。那么校长应如何做到知人善用呢?我认为:首先是知人,然后是善用。
一、“知人”
知人是用人的前提。校长必须熟悉每个干部、教师的基本状况和个性特征,合理安排工作,让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能力。要正确知人就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 “识人观”:一要用“全面”的眼光看人才,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三要用“类比”的眼光看人才。知人即识人,识人要全面,看一个人的德、才、学、识,从入微处下功夫,提高识人之能。校长要用好人,必须全面了解自己管辖下的教职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长处、短处,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方能用其之长,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作为校长可以不知道教职工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们的长处。只关注人才的短处,是很难发现学校所需的合适人才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即这个道理。一个人即使是“寸”也有“长”的一面,领导者必须长期细心地将其发掘出来并加上合理的运用。因此校长要有识才之眼。不独具慧眼,人才虽在眼前,也会错过。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代的校长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伯乐”。
二、“善用”
科学运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校发展,是每一位校长的追求目标。如何才能做到善用人才呢?
(一)用人之长。古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教师集体,总会聚集着热情的人、文静的人、吹毛球疵的人等等,有的教师书教得很好,无可挑剔,可就是傲气十足,不合群;有的教师则乐于搞好公共关系,对教学则莫不关心。校长如果只看到教职工的短处则无一人可用,反之,若看到其长处则无一人不可用。“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聪明的领导在于扬其长,避其短。作为校长就要清楚自己身边的人这些长处和短处,要知道他们能把什么事情做好,根据各自的特长,把他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去干他们最合适而又最乐意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
(二)用人之短。巧用人之短乃是一种高明的领导艺术。作为校长一方面要善于用人之长,另一方面要积极想办法巧妙的用人之“短”。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对岗位也有不同的适应性。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学上出类拔萃的教师,却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有些教学效果是一般的教师而思想政治工作上是能手;有些不能胜任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却是后勤工作的一把好手等。校长需要根据不同人才的素质,安排相应的岗位。其实单位中有不少看似庸者的人,后来却成为名副其实的能人,而他们之所以为“庸”往往是因为学校所安排的岗位不妥。因此人们经常会说只有分错工作的校长,没有干不好工作的教师。作为校长应依据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善用其"长",巧用其"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挥,让学校成为广大教师展示个性、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三)用人不疑。通过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能,确保学校健康发展。校长在选任学校各个岗位的人选时,必须充分信任教师,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而一旦确信自己已经把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之后,就应授以他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极大的热情做好所承担的工作。一个好领导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就行了。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