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几点做法

作者:吴淞实验学校 尚玉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5-15 23:49:17 点击数: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本教研应有团体主攻课题,也应有教师个人的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是教学者,个个是研究者。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调动学生,就可以开展情感教学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转变理念
要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行研究,没有理念的更新,只能是教师个人的工作保持原有的惯性。因此,系统的学习现代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个性转变的基础。抓好理论学习,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状态,获取新的知识,并与实际的教学工作发生碰撞,引导教师用研究的态度去钻研教材,反思自己,琢磨学生,关注细节,对待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用新的教学理论去研讨、分析,去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为此,学校教导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结合学科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新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及时传达区教研室举办的各种有关课程改革理念方面的讲座内容,撰写《我与二期课改》及“学习《新课程标准》有感”等学习心得,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和专家点评,开展研讨活动,交流体会。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同时也使教师认识到教师反思研究与合作互助研究相结合的校本研究,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因此,它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材分析研究水平
校本教研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研究的课题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校本研究的效果。
我校各学科每周都有固定的教研时间,从专题研究到教材分析,一切按计划开展的有条不紊。尤其是对新教材把握与理解上,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如果学科的教学仍然满足与对现成教材的使用,则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即使使用现成教材,也有许多再加工的问题。对教材使用的研究将在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记得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的去年,一年级都开始使用新教材,教学目标中对拼音,识字、阅读的要求与旧教材大不相同,尤其对拼音的教学,采用了与识字同步的方法进行学习。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可实际上学生却学得很累。刚入学的儿童,一节课又要学拼音又要识字,显得力不从心。在教材分析时,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这一问题摆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年,我们尝试分单元进行拼音教学,然后每天随课巩固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拼读能力大有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教师们也对此做法表示肯定。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材分析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达成共识。
(三)以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改变
当前正是新课程推广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领教师聚焦课堂。
1、抓集体备课
教材是实现课程功能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从老教材中挖掘出体现新理念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过好教材关。为此,我们强化了单元备课制度,通过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实践证明,这种集体备课活动,这种集体备课活动,能够使教师更快、更好地吃透教材,从而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抓说课
过好教材关,仅仅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新的疑惑,却往往受自己能力、经验不足、理论层次不高的局限,茫然不知所措,导致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每位教师的实践课都必须说课。运用新课程新理念说清楚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运用教学理论诠释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他教师与其共同探讨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通过这种说课活动,引领教师们在“课程——理论——实践”中走了个来回,使他们上课、听课、评课时都能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品位,增强了教师贯彻新课程、实现新理念的实践性。
3、抓日常听评课
日常听评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有一条通畅无阻的自由对话渠道,能够使教师在共同讨论、交流中充分达到互助、互激、互补、互促的目的。为使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我们要求教师听课时要边听边记边写出点评、总评意见,力求把讲课者上课的优缺点弄明白。评课时,要求讲真话,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走进课堂,善于把教室当作实验室,把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研究性教学,使课堂教学改革能与时俱进、能行之有效。
(四)以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教学,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因此,我们在组织学习理论、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还注重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使校本教研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服务,首先,我们要正视校本研究对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意义。当前的形势要求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校本研究的能力。其次,我们要懂得校本研究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单单是上课、听课、评课,比如,教学反思是校本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理性认识,明得失,有扬弃,有追求。它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通过梳理、分析、感悟、升华,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我校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师反思。
1、自我反思
每学期每位教师须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写20篇简单的教学反思。对实践课写一篇详细的反思,然后在教研组做自我总结,进行归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记录在档案里。
2、对话反思
教师个体通过与骨干教师、专家的共同研究交流对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思维碰撞,对话反思形式贯穿反思实践活动始终。
3、录像反思
录像反思能使教师再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新的教学体会。我校为了便于教师自我分析自我反思,便于全体教师集中观看和研究,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把每学期的“星光灿烂”教学观摩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然后刻录成光盘发给大家。有了教学录像,可以根据要求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即可指出可取之处,又可对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这种取长补短的举措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更有价值的是,无论自评还是他评,形成的改进措施往往极具针对性,改进意识往往极具自觉性。有了教学录像,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观察得更清晰了,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把握得更加准确了。这种“自己思和别人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调动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积极性,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它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专业素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今后,我们将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新方法,使教研活动产生新亮点,以利于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