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为何不愿做班主任?
作者:杨行中心校 马卫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4-30 04:41:27 点击数:
【案例再现】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末的班主任考核即将结束,按照《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学校德育处对每一位班主任从师德建设、班级管理、班队活动、成绩荣誉及突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候选人并张榜公示。不料公示当天下午就有两位班主任老师先后来到校长室,或明或暗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下一学期不再担任班主任,同时言语中透露出还有几位班主任老师在办公室中也曾流露出班主任工作太辛苦的想法。一时间,我们有些懵了:自从实行绩效工资以来,班主任的待遇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这两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在班主任考核中都处于中上水平,其中一位班主任老师还是本学期优秀班主任候选人之一。为什么他们不愿担任班主任呢?我们陷入了沉思……
根据上述情况,学校领导班子和班主任进行访谈了解,以求全面客观地掌握实际情况。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中年教师还是普遍愿意担任班主任,但在十五年教龄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不愿担任班主任的比例却比较高,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是在行政命令下不得已而为之。
【分析和措施】
原来我们都认为做班主任体现了你的工作能力和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和器重,同时教育部《规定》的落实也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并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作了倾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必将大大提高,但现在的情况与我们的想法却大相径庭,造成青年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1、工作繁琐、责任重大;2、压力大,职责与权利不平衡;3、付出和收入难成正比;4、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热情,而且这样的压力大小与年龄大小成反比。因此,做班主任的“幸福感”随之也降低。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的灵魂,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保障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做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帮助班主任摆脱职业倦态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章立制,营造宽松工作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佳格局。其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班级考核机制,让制度保障班主任的权益,让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吸引力,从而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和精神压力,为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和个人发展铺平道路。第三,学校要建立全员管理机制以减轻班主任负担,特别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要落实到人,以确保班主任不在有人管。如建立课间操、值周或值日教师,午间值班制度、教师首席负责制度等,促进全员管理网络的形成,为班主任创设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主动降低他们的职业风险。
2、精神激励,提供“特殊待遇”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难量化的良心工作,它的付出是润物无声,它的工作时间很难用8小时来认定的。学校领导应当看到班主任的付出,并从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弥补和激励。这样做需要投入的经费有限,却能让班主任感受到学校对班主任的关心和重视,从而产生做班主任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既有利于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同时良好的沟通又有利于学校领导及时了解班主任的思想动态,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3、尊重认可,提升班主任幸福指数
我们倡导老师要多讲奉献,对学校来讲,让多劳者多得,彰显的是对个体劳动的尊重,更是提高班主任职位吸引力的重要举措,班主任老师需要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可以结合教师考核,在年终考评和评优晋级等方面适当倾斜,同等标准同等条件下,班主任优先纳入评优对象,让班主任有成就感、荣誉感,从而调动教师争当班主任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工作是充满艺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而且能够为教师最大限度地体验自我价值提供平台,所以必须对年青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和建立师徒结对,尽快地提高他们的管理班级的能力,造就一支勤于实践、乐于奉献、教育风格鲜明、教育艺术高超的优秀班主任队伍。
【评价】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足以说明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是学校整体工作的基石。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整体工作的大局。柏拉图说:“一个民族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而班主任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班主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主动工作,愉快发展,同时引导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自身发展与无私奉献之间的矛盾,主动投身到班主任队伍中去。我们相信只有领导和广大教师达成共识并共同为之努力,建立会建立起起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班主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