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月浦新村小学 高志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4-16 22:04:04 点击数:

 

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产物,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教师培训策略为学校实施校本培训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自“十一五”开始,我校就确立了具有自身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思路,着力创新适合本校的校本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把握公开教学活动契机,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好教师是一堂堂课“磨”出来的,而我们学校每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背后必有一个团队在支撑。我校以教学大奖赛、优秀教研组评选、公开教学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团队讨论式培训和骨干教师提高师能的实战培训。因此,每一次接到评比或公开教学任务,教导处就组织好相关团队,选好合适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讨。各小组形成了“一人上课、人人备课,一人学习、全体共研,一人进步、人人提高”的研讨氛围。在一次次的推敲、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试讲中经历“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例如我校的英语教研组,一个只有9名英语教师的团队,原本没有一个“出挑”的个体,但是凭借着一次次公开课的契机,依靠团队作战的优势,获得了多个市、区级奖项,成长为区优秀教研组,几名青年教师发展成为区级、校级骨干。
二、精心设计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更贴近教师发展需要,培训内容更容易被教师接受,培训效果更力求趋向于最大化”是我们设计校本培训的宗旨。我们邀请区内名校长和名教师共同参与我校的培训活动,名校长头脑风暴式的培训方法,让教师们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组织“专业引领下的教学之困校本研修”,请教研员以教师课堂为案例,从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剖析教师教材解读过程,梳理正确的教材解读方法、案例式培训让教师更领会了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学会了解读教材的基本方法;在后续的校本研修中我们对备课进行了小小的改革,要求教师把解读教材作为备课的前奏,还进行全校性的教学观摩活动,再请教研员对教师课堂进行诊断;组织“改进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培训活动,要求教师分析个人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提出课堂改进计划,把改进过程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评价改进效果;组织“观看精品课,剖析我的课”自主培训活动,教导处把各学科精品课视频和教师个人公开教学的录像刻在光盘里,分发给教师,要求对照精品课,寻找自己课堂的亮点与不足,完成课例分析,通过自主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技能;组织了“培训内容我做主”的校本培训,以学科组为单位,培训内容由学科组教师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共同参与决定,培训过程突出分工合作、人人是受训者、人人是培训者的特点。
三、信息技术支持校本培训实践。
1、加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促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我们要求教师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对老师进行了flash制作技术的培训、多媒体制作员的培训、绘声绘影培训、学校资源库使用培训、上海市教学资平台使用培训,参与建库操作方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通过培训,教师们不仅能熟练的掌握教学中常用的软件应用,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理解,那就是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学校信息环境建设、教师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学校建立校园网,而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德教育。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打破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但思想的火花可以碰撞,信息可以交流。围绕“为人、为师、为学”的师德教育教育主题,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新时期教师形象塑造”、“何谓教学事故”、“绩效工资实施之我见”、“身边小故事引发的哲学思考”、“值得推荐的好人好事”等网上讨论与交流活动,为学校文化创建构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建设培训。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英语教研组率先着手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把平时原创的或交流到的课件和素材按照各年级、各册、各单元、各课分类,收集到学校ftp系统。数学组在“思维导图”软件支持下,开展了《信息技术下的知识点梳理实践研究》。语文组克服面对面座谈式的教研活动中人员多、交流时间紧,经常会意犹未尽的不足,在校园网上首先尝试“学科教研论坛”,捕捉对教材解读探讨时灵犀一闪而又往往会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目前,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自然融合在我们日常教研活动中:在校园网开设的“学科教研论坛”板块是探讨教育教学经验的好去处,“教材解读帖”集思广益,“教后评课帖”聆听百家之言。有时教研活动的话题探讨余兴未了,再借助网络继续进行。“网络研修”这一做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互联空间。在教师们学会了截屏技术后,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完成一次上课视频与评课内容于一体的微格评课,我们觉得这种评课针对性强,更能促进教师评课水平的提高;我们还尝试利用网络视频互动平台进行校际教学研讨活动。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校本研修现代化,校本研修现代化又提升了教研的实效性,推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上听、评课活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毕竟局限于少数人,为此学校购买了几万元的数字化教学资料,添置了两台服务器,增强校园网的功能,更多的教学资源挂在校园网上供教师自主学习之用。教导处制定了“依托信息技术、立足校本教研”校本研修方案,研修活动采取了自主听课与备课组集体听课相结合的形式,规定每位教师一学期网上听课不少于5节,其中班主任老师安排2次网上专题讲座学习。同时出台相关考核制度,确保教师完成网上听评课活动的质量。信息技术又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插上了“翅膀”。
校本培训给教师带来不少的收获,也使学校在创新校本培训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校本研修也成为我校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