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教师的责任心

作者:泰和新城小学 俞 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1-03 17:36:15 点击数:

      

      

责任心是从事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每个教师能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
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都是一个人承担和完成一项或多项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制定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授课、评定成绩等,虽然大多学校也采取了诸如课堂听课、学生评教等措施,但外部的监督不可能贯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保证教学质量最好的办法还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严格流程
学校的运作同人的行为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程序的,只不过是相对更加协调、规范。要想保证教师尽职尽责,学校就要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等所有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从流程上确保工作质量。只有流程科学合理,才能有效、高效。比如一门课程的教学,整个工作流程应该如下:制定教学大纲、建立试题库、编制授课计划、按照授课计划组织课程讲授、安排课程考试、教学总结等等。
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是6道程序中能把第3 4道程序做好就不错了。但如果我们把工作流程严格地规定出来,要求必须完成所有程序,教师的责任心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了。
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流程化,流程的问题表格化。
  ()制度监督
我们对教师按照流程和标准进行要求,而要求的内容就是制度。制度是从物质上、精神上进行多方面约束,是强迫教师按照流程标准来做、促使教师尽职尽责的手段。制度是死的,是条文性的东西,有了制度没有人监管,等于没有制度。监管者首先自己要遵守应该遵守的制度,其次还要破除情面不询私情进行监管。监管同样需要智慧,需要原则和灵活措施相结合。
  () 行为教育
如果说流程和管理工作是硬性的强迫性约束,那么行为教育则是起到让教师自愿接受约束的作用。行为教育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另一部分是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培训是一个通过改变教师现有的行为、知识和动机,使其能力和素质符合各项工作要求的过程,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行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领导身体力行。想要教师有责任心,那么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领导敢负责任,教师才敢负责任。如果领导敢于担责任,那么教师就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尽职尽责。
     () 职业规划
无论是通过流程设计和强化管理来约束教师,还是通过行为教育来让教师主动自愿接受约束,这都是来自教师外部的压力和驱动力。要使教师做到自我驱动,必须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要想开发出教师的最大潜能,就必须从教师的职业生涯上下工夫,真正帮助教师规划好未来的人生蓝图,点亮教师心中的灯,让灯光照亮教师前进的道路。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忠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最普通的工作也能变得伟大起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责任心,因为要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健康的情感和独立的手段固然重耍,但是如果缺乏责任心的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是无法实现。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