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点的协商式集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者:月浦实验 李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1-02 17:23:52 点击数: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实现“减负增效”,学校从2012学年起在语数英学科的所有年段全面推行基于学科特点的“协商式”集体教学设计。所谓“协商式”就是指学校教导处通过和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究协商,制订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学科特点的集体教学设计的方案,包括教学设计的内容、模式、要求等等。

具体做法如下:

【集体教学设计内容】

1.  教案设计:包括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课时重难点、上课流程、活动设计、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

2.  高效课堂配套练习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典型性的课堂配套练习,加强当堂检查、反馈、补救的力度,提高当堂巩固率。

课堂练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练习题,不同的学科对于课堂配套练习的研制是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的。数学的课堂配套练习主要是例题学习之后的巩固习题,选题关键要突出针对性和坡度性,编制的习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的课堂配套练习主要是针对文本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目的是想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同时要设计一些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小活动。英语的课堂配套练习主要是以教材为载体,合理设计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  课后优质化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数量适切的、科学有效的、形式多样的、不同层次的巩固练习,达到课后巩固和“减负增效”的目的。

【集体教学设计模式】

由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共同研究协商,制定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案、课堂配套练习、课后作业设计的模板。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按照自己的模板进行备课。

【集体教学设计要求】

备课采用电子稿,目的是便于保存和修改。每个备课组的备课材料要做到格式统一:字体、段落、行距都要统一;在标题下面一行写上“主备人:某某某”字样并居右。

必须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强化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教研和备课活动,确保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的集体教研和备课时间,主要进行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课堂配套练习的设计和课后练习的设计,备课组内的平行班之间做到教学进度基本统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集体教案、课堂配套练习和课后练习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动,以便更适合自己的学生使用。

五年(包括五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可以撰写简案,五年以内教龄的老师撰写教学详案。

教案设计中要体现出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课堂配套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出精和准;课后练习要体现出趣和活。

教案设计、课堂配套练习、课后练习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去使用。

禁止从网络上下载或从其他地方拿来现成的教案、课件、练习等用来应付检查或在课堂中直接使用。

【检查的方法】

1.  每周一中午之前将与当周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集体备课的教案、课堂配套练习、课后练习传到“网上邻居”——“教导处”中相对应的文件夹内。

2.  每周二随堂听课中检查实际上课内容与上传的教案、课堂配套练习是否一致。

3.  对于写详案的教师,每周一中午之前将一周的详案电子稿也传到“网上邻居”——“教导处”中相对应的文件夹内。

4.  平时由教导处和教研组长通过集中检查或临时个别抽查进行教案、课堂配套练习、课后练习的检查。

【实施步骤及阶段】

第一步(协商讨论阶段):教导处和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究、互相协商,讨论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案模式、课堂配套练习的模式和课后练习的模式。

第二步(制订模板阶段):教研组长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案模式、课堂配套练习的模式和课后练习的模式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模板。

第三步(学习阶段):教研组内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模板的使用方法。

第四步(实施阶段):备课组按照要求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教学设计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备课组集体研讨教材和课标——一人主备形成初稿——备课组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正稿——课堂实践——课后反思修改——形成定稿。

取得的效果:

集体教学设计推行一年多以来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如下: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一备课组内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成绩差距明显缩小;新教师的成长比较快速。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