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 区级骨干

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活动报道(3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1-08 20:55:47 点击数:

让幼儿的独特之处指引研究

——区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专场研修暨向全区幼儿园科研负责人的开放活动


20191028日,宝山区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在团队领衔人、区首席教研员周金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保利叶都幼儿园开展团队现场研修活动。暨“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观察与评价促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研究”向全区科研负责人、区级在研课题负责人开放辐射活动,以期带给全区科研负责人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启示。活动分上下午两场,研究团队全体骨干教师、种子对象、优青教师及区科研负责人、区在研课题负责人,以及保利叶都幼儿园朱俊华园长携全体教师等,上下午共计200多名教师,参加了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的独特之处指引研究——运动中的幼儿学习故事专场论坛。

聚焦运动现场走入保利叶都幼儿园自主运动现场,研究团队的老师们运用各种观察工具、观察技术进行现场观察记录,发现幼儿、捕捉幼儿的“运动哇时刻”。现场孩子们自主灵动、大胆创新、协商合作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品质赢得了老师们的啧啧称赞。

聚焦研究论坛一个数字故事《我们在行动》,和与会老师们共同回顾了团队研修的足迹,从遇见到增长、从增长到成长,呈现了团队“基于学习故事的儿童观察与评价”的研修行动已有的思与行。之后,学科带头人周珏红老师带领第一个子团队——红团队成员:区教学能手汪燕、陈丽丽等骨干及优青教师,共同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论坛《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自主运动观察与评价的行动研究》。从聚焦思考点,聚焦行动力两个维度,分享了研究成果之“五个一”:一个观察导引单的设计、一个实践的范式、一套观察工具的开发、一本学习故事案例集及一套观察方法与实施策略的构建。

聚焦行动思考老师们积极探寻着幼儿自主运动的观察与评价的有效途径,当学习故事遇上小技术,自主运动现场捕捉的学习故事“灵动的细雨”案例,vlog小技术的实践运用,观察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学习故事带来的方式转变,追踪观察法与连续观察法在自主运动中的实践运用,教师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应用观察技术,依据《指南》、立足共同性课程,积极建构可复制推广的常态化幼儿观察与评价的方式,积淀“幼儿观察与评价”中有效的实践智慧。

下午场:区学科带头人陈月菲老师带领第二个子团队——菲团队成员:区教学能手李青及优青老师,继续为老师们带来高质量的讲座分享《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室内运动的行动研究》,从一瞬捕捉、一案多析、一串故事“三个一”展开了精彩的交流分享。

一瞬捕捉 优青杨老师大胆尝试运用“图表法”开展运动中的常态观察,开展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行为解读,为现场老师带来了新的启示,也引发了后续思考——如何让图表更好发挥作用,成为追踪、分析幼儿行为轨迹的有力手段。

一案多析 团队教师以室内运动故事“永攀高峰”为例,从2位优青教师同一个观察,两份不同的学习故事为案,以不同的视角呈现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与发现。然后区教学能手李青老师基于2份观察文案,进行比较、分析和再思考,以多元视角澄清儿童观,并提出从理念到行为改变的学习故事撰写的7个关注点。“一案多析”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打开教师的观察视角,拓宽教师的分析思路,激活教师的策略与方案,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合理。

一串故事 优青邢教师以拥抱变化》案例分享了自己接触学习故事时“拔剑四顾心茫然”,到之后“书山有路勤为径”,感慨学习故事“真、爱、无、上”的心路历程。优青王教师“打倒保龄球”这一室内运动中的连续性学习故事,捕捉了孩子打保龄球过程中,从低结构运动材料的运用、组合与变化的过程,探究、思考、行动、发展的轨迹,老师看到了孩子的智慧与灵动,我们也看到了优青教师的成长和惊喜。

与会的科研负责人和在研课题负责人纷纷表示,参加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收获。今天,被研究团队惊讶到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获得了启示,见证了一项研究的务实、真实和朴实。区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的老师们以一个课题为引领,从课题的研究设计,情报检索与分析、调查研究和问题探明,到研究的行动与架构,以及过程中观察工具与观察方法的探索、案例的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行动路径的架构,所有的思考与实践,实证的案例,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都是大大的启示,受益匪浅。

领衔人周金玉老师为团队这一次辐射引领的开放日点赞。本次开放活动,完全是学科研究团队1的一个常态研修现场。作为一个常态的研修,研究团队期望能立足自己务实的研究,给全区科研负责人、在研课题负责人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启示,研究要有敏锐的意识、务实的行为、执着的精神。宝山区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全体成员,一直在“做、坐、作”的过程中,大胆尝试、自我修炼和自我超越。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坚守: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并努力地去实现它。研究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变得更精彩。

周金玉老师指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遵从内心。从我们走进学习故事的那一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打破思维,我们实现三大转变,变期望儿童为发现儿童;变指导儿童为支持儿童;变注重学习结果为解读学习过程,转变让我们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研修共同体,让师们开展“基于研究需求的专题学习”,“基于问题突破的实践探究”,“基于任务受领的专题讨论”,“基于成长助力的亮相历练”,形成团队研修行动方式,架构团队研修行动力。教师们围绕“幼儿观察与评价”的探索,学习、研究、实践、交流、笔耕和辐射,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专业底气的建设。“感谢宝山有这么一群不忘初心,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因为有你们,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更精彩;因为有你们,我们的研究之路变得更宽敞;因为有你们,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幸福。因为你们在努力成为一名对孩子来说十分有用的教师!”活动最后,周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座教师们深深地共鸣,更激励着我们思考着前行的方向。

让我们用相信悦纳的视角,观察孩子;用连接编织的视角,解读孩子;用互惠互动的视角,回应孩子。让基于学习故事的儿童观察与评价,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让儿童的独特之处指引我们的工作!我们在行动,并将持续探索、追求更好!  


组图.jpg 18.JPG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