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学生表述、研讨和提问的课堂——教师德业兼修教学实践形态的校本化构建

作者: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宗平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01-06 23:05:53 点击数:

 

2009年7月1日祁连二小与存瑞中学合并,冠名上海大学附属学校,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那么,寻找一个核心理念,让有着完全不同背景、文化、制度的两校教师以此为切入口尽快融合,实现突破是放在学校管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2010年10月,我校有幸参加宝山区域推动课堂转型的德业兼修课题组,我校就把《教师德业兼修教学实践形态的校本化构建》作为龙头课题。
首先,在课题的引领下,转变教师观念,达成共识。提出“师德”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尊重学生”,而更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去认识,要有“以教人者教己”、“相学相教”的理念,要不断地从学生的需求与评价中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明确教师对“学生的呼声要真正地重视,要把倾听学生呼声的环节放到教学研究的环节中去,能否倾听学生的呼声,不仅关乎教师的业,也关乎教师的德”。为此,研究并真正认识学生,针对学生各种发展的需要来实施教学和改造课堂文化,便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其次,在课题的引领下,转变备课形式,实现师生共同备课。我们力图培养学生、教师双主体间的和谐、互动、共存、共生的关系。师生共同备课,是学校语文骨干教师王双丽最先采用的方法,让学生做小老师尝试备课,将原先的预习改变为更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备课的情况,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初始水平,并深化学生预习的效果。对此,语文教研组长曹有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分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相互交流,软化了班级教学制的缺陷,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民主的地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关系与气氛。
为了将这一做法推广开,我校制定了《师生共同备课细则》。教师在公布课题后,可以征集约占班级人数1/4的学生作为备课志愿者,根据各自能力,从四个维度层次的备课任务中认领一个,可以分析教学的难点、重点,可以进行目标设置和解读,也可以设计一个5~7分钟的教学片断。完成后,师生进行交流,如果备课内容被老师采纳,学生能获得“激励星级”,这将作为评定学期总成绩的依据之一。
再次,在课题的引领下,转变课堂形式,追求学生表述、研讨和提问的课堂。 学生与教师一样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事实上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以教人者教己、教学相长的活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教相学、民主平等的共在关系。这一核心理念的根本出发点是:我们深信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发展才能完美:在教师新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得到提问者的角色身份,有没有向教师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向学生的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得到研讨者的角色身份,有没有互相讨论交流以做好回答教师提问准备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学生有没有得到演讲者的身份,有没有独述以完整表达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等?方便评价的准确性,我校制定了“德业素养观察评价标准”。课堂评价分为中、良、优三个等级,对最高等级的课堂的规定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质疑、研讨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发言的人次要覆盖全班同学的95%,学生巩固、检测、拓展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而教师讲述的时间压缩到15分钟以内。另外,如果学生得到有自主生成的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问题提出,或者有生生、师生之间辩论的课堂随机事件发生,都可以得到10分的加分。这一评价标准目前在学校的德业兼修课题组内试行,今后将推广到语文、英语、数学等更多学科的课堂观察中。为更精细地观察教师的课堂表现,更准确地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运用课堂录像分析技术,将自然情境下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真实地记录下来,根据需要截取成一个或几个典型片段,进行“切片”式教学诊断,并形成了以研究点、观察点、反思点、发展点为核心的“四点式”教研新模式。此外,课堂录像被全部放在网上,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反复观看、研究自己和别人的课堂。这种个人自我反思与群体性诊断相结合的交互性教学活动,能让教师在不断地诊断反思中,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促进专业发展。
最后,在课题的引领下,转变评价形式,实现“以学评教”。要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必须多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我们倡导让学生参与到评教活动中。既可激发学生的课堂责任与学习热情,也让教师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取信息,找到了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和途径,能从被评的尴尬中解脱出来,逐步形成乐意受评的自觉行为,则不仅课堂改进会成为师生共同的需要,生命体的意志得到回归,师德和师业也必然有一种升华。目前,我校把“以学评教”作为一个子课题,在初三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借用宝山整理出的“学生评教”五环节:一是教师接受开课研究任务;二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建议需求;三是将学生建议需求反馈给上课教师,并建议教师梳理上课的教学环节,以此作为问卷,系统地听取学生的建议需求;四是学生仔细阅读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完成问卷;五是教师整理学生问卷,作出自己的诠释,并准备再次上课。相信,“学生评教”将成为教研模式的新增长点。
课堂转型,是一场持久的“静悄悄的革命”,需要我们颠覆传统教学观念,重视、重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我们打响这场持久战时,我校所有老师精诚合作,所有的力量拧在一起,追求新课堂、探寻新教研、完善新评价,最终实现新突破,使“全面发展、创造幸福”的学校核心理念不仅篆刻在墙壁上,也真正走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心坎里。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