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小题大做”

作者:杨行中心校 马卫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31 03:34:27 点击数:

 

一、德育案例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小学生上的《社会课》,大致的内容是:小学生上二年级的社会课时,学校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参观。在超市里,孩子们知道了食品的进货渠道、食品的品质保鲜规定、过期食品的废弃处理等等。三年级的社会课则组织孩子们去了本市的垃圾处理场。在垃圾处理场参观了大半天,回家后小朋友感慨万分,十分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以后家里扔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一定要仔细分类。那些可以回收的牛奶包装、饮料罐,也一定要记得冲洗干净才能扔。妈妈,你不知道,垃圾回收场的工人们有多辛苦,我们只要有一次做得不好,都会给他们添麻烦,增加他们的工作量。”由此想到我们开展的轰轰烈烈行规教育,学生对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都是知道的,嘴上说起来还一套一套,像摸像样的,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起来却往往不能做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原因分析
1、在德育工作上:学校德育目标抽象化;德育内容空洞化,远离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错位;德育方法单一化,陈旧化、想象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乏灵活性、生活化;德育途径和手段形式化:单一、机械、照搬。
2、学校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德育部门唱“独角戏”,使德育工作的效率不高、实效性差。
3、在德育管理上:一是存在管理不到位;二是把德育程序化,形成“例行公事”的德育,而不是做“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三、“小题大做”——德育活动精细化,增强学生自我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德育过程中决定品德形成和内化只能靠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使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
1、重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道德实践是良好的道德品行逐步内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学校每年举行“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四大活动。每个校园节日持续时间半个月,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我们除了开展广泛参与的的征文、电子小报、班队会评比、演讲、朗诵、歌咏等普及型活动之外,我们还邀请我们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展“家庭才艺秀”、“亲子运动会”、“我与父母通读一本书”和“家庭节能秀”等家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与家长的共同参与中学会交往和合作、感受文化与亲情,从而产生道德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抓创新,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
现实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头。回归生活是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学生形成主体德育的源泉。德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现代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德育已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给学生灌输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思想价值观念”。如针对现在的许多孩子由于家长过分溺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人不感恩,对物不爱惜,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关心他人,导致许多家庭最基础、最重要的“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都严重缺失等现状,我们开展了“走进学生的生活——孝敬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分三步走:在家中为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1)每天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端杯水、拿一次鞋子、盛一次饭等);2)为父母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并拍下照片留念;3)父母生日时为父母送上一份自制的生日礼物表达自己对父母祝贺之情。在生活中体会父母的辛苦和爱: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2)去敬老院,亲身体会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老人的生活;3)带“蛋宝宝生活一天”,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和呵护。在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来抒发对父母的爱:1)收集古今中外孝敬的格言、诗歌和故事,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2)开展关于母爱(或父爱)的征文比赛。3)各班以孝敬为主题开展一次孝敬主题的班队活动。4)开展一次邀请父母参加的、赞美父爱(或母爱)演讲活动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我们在“体验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收到了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整个教育活动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3、促内省,探索“媒体德育”新路子。
“媒体德育”是指把大量优秀的有德育价值的影像视频按照不同的德育主题编成电子德育内容,如:每学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每年《感动中国10大人物颁奖典礼》、《神舟火箭系列发射实况》等等,这些节目品味高、富有时代感、极具感染力,以之作为德育平台,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学校德育从班主任个人的说教走向学者大师的智慧启迪,让大德育观从社会走向学校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学习、班级讨论、道德实践”这三大步骤,引导学生内化道德准则、提升道德品质,从而把“媒体德育”和学校德育贯穿起来。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工程,它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不断创新的德育方法,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融真善美于一体,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