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整合”提高育德实效
作者:红星小学 朱丽琴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27 19:26:04 点击数:
近几年,学校德育条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德育条线不仅活动项目多,而且对每项活动开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看到德育教导忙碌在活动的策划、方案、实施、小结之中,时常有焦头烂额的感觉。作为学校德育的分管领导,我在思考,这么多德育项目的活动,花了大量的人力精力,花了不少物力财力,最后取得的育德实效到底怎么样?虽然德育的效果不是能简单量化的,但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都感到,每项活动之前的设计理念都很好,而活动真正取得的实际效果经常与之前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知道,教育人培养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回顾这些年学校德育改革的历程,似乎越来越被重视,但好像也没见到有大的起色。当今我们清醒的看到,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道德素养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令人担忧。虽然这里面有很多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但作为学校,一个专门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如何用好现有的育人平台,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育德效果,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整合学校的育德力量,用“全员参与模式”保证育德实效
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在当前这种教育制度下,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日常校园生活中,老师们育德意识不强;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育德似乎是班主任的职责,部分非班主任教师存在育德缺位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育德能力,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发挥学科育德功能,树立“育德是各学科共同的任务”的理念,分学科落实德育要求;在全校教职工中宣传岗位育德要求,人人负担起育德职责。从而提高全校教职工的育德意识,提升教师育德能力,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氛围,整合全校育德力量,用“全员参与模式”,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育德实效。
二、整合活动的育德元素,用“浸润渗透方式”发挥育德实效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学校的活动缤纷多彩,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体育健身运动会,艺术展示活动,科技创新比赛,学科特色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活动让孩子们得到体验和锻炼,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扬学生了的特长。这些活动中还蕴藏着许许多多的育德元素,往往只因为活动不属于德育条线,而被忽视;使得我们失去了很多育德的良机。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关注学校各项活动,善于挖掘活动中的育德元素,让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在各种实践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中,通过整合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育德元素,用“浸润渗透方式”发挥育德实效。
三、整合家长的育德资源,用“合作共育方法”促进育德实效
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丰富的内容,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有些方面学校缺少专业人员,如果单靠现有的教师资源,很难取得理想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中,要重视用好家长资源。家长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有的家长自身职业就具有专业的知识,可以为学校德育服务;有的家长周围有有识之士可以给学校德育带来指导。如,有家长是来自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学校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带来专业的指导;有家长是交通警察,可以给学校师生带来安全出行的教育指导等等。家长资源的引入为学校德育条线带来专业上的指导,有效弥补学校资源不足问题,给德育工作带来生机,用“合作共育方法”有效促进育德实效。
在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不分条线地融入在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育德不能仅依靠德育主题活动来实现。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德意识,利用好学校一切活动的育德元素,发挥好家长的优秀资源,有效促进学校育德的实效,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并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