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论坛平台 有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作者:乐业小学 王成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26 20:44:00 点击数: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因此学校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需要有效的校本教研。静下心来不难发现我们当前的校本教研有诸多的“不尽人意”:校本教研活动看似你一言,我一语,但活动结束后教师往往觉得收获甚少。同样,听课评课是一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方式,大家对授课老师大多从正面表扬,却缺少有价值的商榷,更没有对立面的争论,评课教研成了“形势一片大好的”吹捧会,效果不明显。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指出,领导课程教学,是学校领导按照国家的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政策,设置课程并领导实施的专业职责。领导课程教学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素养:树立教学中心之理念、内涵勇于创新之品性、领导课程改革之知识、统整改进教学之能力、落实课程政策之行为。而领导课程改革之知识中又明确指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校领导要熟悉教育技术的使用,并关注其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因势利导施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发挥其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由此引发了我的深刻思索:学校的校本教研必须变革,而以论坛为载体的协商对话式网络教研跨时空性、多主体性,无疑较好地弥补了常规教研的不足,能有效提高教研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常规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论坛平台,有效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
鉴于网络所具备的优势,我们开始逐渐运用网络论坛功能为教研活动搭建新的平台,创建新型的教研组织形式。在校园论坛网上,学校完善、开发了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备课研讨区”、“既时评课区”、“主题论坛区”等相互配套的技术平台,构建了以协商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三位一体”的网络论坛平台。各学科组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
1、构建协商对话式网络教研形态的备课研讨平台
有别于一般的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它突出的是围绕一堂课,组内成员共同参与的网上教研的研讨过程。执教者从试教前网上教案发布——最后执教及上传完整教学资源,这期间经历了组员成员共同参与的一次次网上网下协商对话,和执教者一次次的反思改进,形成了“一课多磨,连环跟进”的教研氛围。网上备课研讨一般要求一个学期每学科针对一节课开展,一般来说是评比课或家校开放课。大家认为,备课研讨平台的构建促进了全员参与,在协商对话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民主性更易于实现,人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另外教师备课研讨的时间和地点更具灵活性,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的空间便于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集体研讨,博采众长,因此教师个体的头脑中更容易形成头脑风暴。
2构建协商对话式网络教研形态的评课活动平台
针对常规评课教研成了“形势一片大好的”吹捧会,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借助网上评课区来解决这个难题。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主要运用“微格分析式”评课模式进行网上评课。教师可以根据网上教学视频,将某一环节或和研究主题相关的片断定格探讨研究,使课堂教学研究细化、深化,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3构建协商对话式网络教研形态的主题论坛平台
网上教研主题论坛活动,每学期组织两次。每个学科都设一个版主,教师们围绕主题发帖、跟贴。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网名,发贴时不以真名现身,参与率极高,互动时畅所欲言,既有一定的理念支撑,又有理念下的教学实例。大家在相互思辨、争论、协商、交流中实现真正的互动式研究,共同构建教育生活,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案例:有一段时间,语文学科发现有的老师片面理解拓展阅读,出现轻文本、过于注重拓展的现象,便“提出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拓展阅读的实效性;教师根据问题开展多形式的“个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后发帖、跟帖。在论坛交流中,教师的教学思想的得到碰撞,教学经验得到分享,从那一学期教师们所上的教研课来看,论坛取得了一定实效。
4、加强校际网络论坛合作,实现区域优秀资源共享
教研不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我们一直思考如何借助网络教研,特别是网络主题教研论坛活动来实现学校跨学科之间的互动,实现区域共同体学校优秀资源的共享,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曾以“关注教学细节,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系列网络教研论坛活动,活动由乐业小学和月浦新村小学部分语文老师共同参与,通过跨校交流互动,引导教师从细节找问题,从细节思考成败。
开放互动的主题论坛平台的构建,培养了教师善于学习交流、敢于发表展示、勇于反思积累的研究习惯和研究精神。它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将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络教研新格局。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