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科任教师树立育人意识

作者:月浦新村小学 高志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20 18:31:27 点击数:

  学校外语组不乏英语专业素养好的年轻教师,工作态度也很好,但是就是上课“hold”不住学生,教学质量也上不去。在一次期末以学科质量分析为内容的教研活动中,英语组的几位年轻教师分析到失分原因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学生听课效率差造成的。有教师说班上的“捣蛋分子”总“欺负”她不是班主任,上课常常搅得“鸡犬不宁”,影响全班同学的听课效果;有教师说上课的时候忙于讲课赶进度,顾不上跟学生讲道理,就把那些“捣蛋鬼”拎到班主任那边,让班主任来教育他们;有教师说,学生只听班主任的,我们任科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所以教育也不起什么作用。

反思这些教师的言行,我认为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有许多老师往往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用“教育”和“教学”两部分来区分,把“教育”的责任归属于德育室、大队部和班主任,任课教师自己只负责上课,只是承担“教学”的任务,孩子出现了问题就直接把责任推给班主任,结果是连自己“教学”方面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我们的问题就出在缺少一种全员德育的意识,教师的职责不能简单的划分成“教育”与“教学”孤立的两个板块,学生需要的是无时无刻的关爱与引导,学校里应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让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相辅相成,使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育人以教学为基本途径,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引导教师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首先要从教研组、备课组入手,通过教学研讨引导教师在学科中渗透育人思想。帮助教师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把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出来,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同样关注人文性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通过师德教育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引导教师从规范自身言行做起,当好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例如利用校园师德论坛平台定期开展讨论活动,通过每周政治学习的时段,进行“微故事”分享,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开展青年教师、党团员教师演讲活动弘扬身边的师爱故事等活动,向教师不断传递正能量,引导教师树立“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的思想。例如:不随地扔杂物、见到废纸随手捡起,节约使用粉笔、不随手丢弃粉笔头,升国旗时站姿端正、与学生同唱国歌,谈吐优雅文明、集会守秩序……只有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第三是引导各学科任课教师从细节抓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入手,时时处处纠正并指导学生,着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无数次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在课堂上,要求任课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要能够及时、主动处理解决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任课教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自己,才会心悦诚服的听讲,才会使自己在学生面前建立起足够的威信。如果一味地把责任推给班主任,那么任课教师也将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推掉了。
总之,德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教育”与“教学”应该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不能再让教师们仅仅做一个“教书匠”,要学会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智慧与人格的老师,一个曾用生命及人格精神浸润过学生的老师,一个能留在学生心中的老师。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