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读教材的方法

作者:虎林三小 朱慧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2-16 23:19:26 点击数: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它也是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依据。把握好教材,挖掘好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以下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一、认识教材,注重教材本身的共性分析过程和教师个性化的品位。
1.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和结构即“共性”研读。
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这些方面都是我们把握每一篇教材要研究的问题,我把它称之为研究教材的“共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走这样的“五读”步骤。
●语文课程标准――复读,认识课程知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等。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受课程标准的指导,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反复研究课标是教师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有关资料――泛读,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所谓泛读,指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语文教材、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报刊杂志等,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要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语文教材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语文知识在各个教学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情况。如:学会提出问题是整个新教材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目标之一。培养学生针对关键词和句子提问的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从三年级的针对课题提问到四年级的针对关键句子提问、再到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提问,每个学期都有一个质疑的单元,充分说明了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螺旋上升的态势。
通过泛读,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标准,使教材分析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到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的内容,为本阶段的语文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期间,还可以了解到数学、品德、综合实践、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从而更准确地确定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整个教材――通读,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小学语文教材。它不要求对教材的细节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全部教材的阅读,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技能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
每一部分教材――细读,进行整体分析
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两、三篇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
每一节教材――精读,进行具体分析
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
2.认识教材分析中教师个性化的品味。
前面所讲的是我认为我们一般教师在教材分析中的操作过程,但是,对于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来说,这“共性”的研读是不够的,还应当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学风格哪里来?个性化的进行教材分析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二、把握教材,注重目标意识。
教学的目标的制定,还要定位在习惯的培养上。培养习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语文学习行为来实现。所以,学习目标的又一个定位是在行为的培养上。这里所讲的行为也就是课堂的技能训练,技能掌握了就能转化为习惯。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奔着语文能力或是数学解题去的,而是奔着语文的习惯和数学习惯去的。从行为指导出发培养学生一种习惯,当学生养成习惯了,也就获得了某种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能力也就容易提高。
语文课程三大任务是积累、理解、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三大任务抓住一个切入点来进行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培养。
三、深化教材,注重语文学科的情感功能。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把握教材要靠教师细腻敏感的心,与文中的字词句交朋友,慢慢品味,细细体会,浸润其中,反复地读。
四、拓展教材,注重教材的延伸和挖掘。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打破内容形式上的封闭,教师首先要开放性地备好课,再开放性地教学,把语文课堂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学科,以利于学生乐学、会学、活学。
1.注重教材拓展和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基于教材但又不应局限于教材,要以“大纲”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扩展,如对单元教学的整合与阅读量的扩展等。
2.注重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体现出种类、方式、答案、目标上的多样性。作业设计应体现启发性、挑战性、适应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我想,我们每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方法,今天所探讨的,也只是针对教材分析的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好教材、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