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效 志愿服务 学校社区携手育新苗

作者:戴其明 来源:顾村中心校 发布时间:2017-01-05 21:49:07 点击数:

 

我校是一所镇管中心小学,现有35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00多名。多年来,学校党支部通过融入、融合、融化等措施,完善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建模式,营造出立足实效、志愿服务、社区家校携手育新苗的大教育环境,共同为学生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经过全体教师、党员、家长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共建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的熏陶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也可能使学生终身受损。因此,学校党支部非常注重塑造良好的学校于社区环境,以学校教育指导为主体,以社区氛围营造为辅助,重根塑境,培育“小海狮”般健康少年。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在“温馨的家校环境”中激发勤奋好学的热情,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情,领悟激扬生命的真情!
社区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区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社区教育的指导,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学校社区共建的教育网络。
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与社区联建共建中的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一人一岗”活动为重要抓手,推动社区党建向“深”层次发展。党支部把开展党员“一人一岗”活动贯穿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扶贫帮困等各项工作中去,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抓队伍建设。党支部在抓好支部党员队伍的同时,动员每一位党员按自己特长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并使党员都填上了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项目。社区活动家长委员会开展落实,由各班级推荐出来的家长代表组成年级家长委员会,现有各班家委会成员共136名。并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校家委会成员有35名。每学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
同时学校向周边社区居民及全体家长发出招募通告,成立“顾村中心校平安校园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我校现有社区志愿者3名、派出所等共建单位志愿者3名,学校家长志愿者共75名,学校党员、青年志愿者40名。志愿者们分批按时上岗,每天关注学生上学与放学的校门口值勤工作,服务队运转正常有序。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多位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和成功家长担任顾问、举办讲座、咨询活动(如:公安干警、离休老干部等)。
    2014年3月,学校向周边社区居民及全体家长发出招募通告,成立“小海狮少年宫家长辅导员志愿队”,现有少年宫家长志愿者共18名。每周六,志愿者精心辅导,有序组织少年宫的各项社团活动。一年来,学生对家长志愿者发挥所长的社团活动兴趣盎然。
为使学校、社区共建联建活动不流于形式,要建出实效,建出成绩,学校党支部共建联席会,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创”的工作目标。
我校党员、青年志愿者主动联系社区,共同携手,开展了系列亲子活动,创出了共建教育的特色,颇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六一亲子趣味运动会;邀请社区志愿者参与学校田径运动会;组织社区开放日活动;利用问卷开展调研工作;开展“宝山区小海狮杯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预赛;学校结合我镇文化建设特色——“诗乡顾村”,每年定期开展“我眼中的顾村”家庭摄影配诗文比赛,通过摄影感受家乡的美,通过诗歌感受生命的美;开展“月是中秋圆”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好运  中国——红色经典故事讲演活动”……
另外,学校通过召开“顺利度过准备期,家校协作育新苗”、“通力协作,迈向成功”、“增进了解增强服务,家校一体共育共赢”等主题家长会,向全体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并对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进行指导、沟通。同时全体任课老师通过“家校互动平台”的使用,“家委会例会”等渠道及时就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进行交流。通过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学校教师与全体家长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同时,学校教师增强了服务意识,明确了只有“家校一体”,共同教育,才能培育规范、优秀、健康、快乐的孩子。
在2014年至今创建新优质学校过程中,我校提出构建“学习型家庭”、“服务型党组织”模式,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配合学校“人文阅读,毛毛虫读书角活动”指导家长为孩子建好“读书角”,改善家庭的学习硬件设施。
  (2)指导家长们与孩子共同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发挥家委会成员作用,工作总结构筑家校联系桥梁,关注特殊群体,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以“爱生月”为抓手,促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爱生月”这项传统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树立“用师爱感动家庭”的一次生动体验,是对学校教师队伍加强社区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它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社区联系的力度、深度。在三届活动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
(1)家校互动是保证活动质量的关键。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在学校的与社区共建工作上的差距,为我们以后共建工作带来了新任务。
(2)培训教师如何指导社区志愿者开展工作是共建工作获得成功的前提。
(3)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指导,特别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疾家庭等。这些家庭更需要我们付出关爱,带领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给孩子一个快乐、和谐的社区成长环境。
社区教育是一个学校和社区之间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相互影响。今后,我们将继续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特别是结合和利用好学校的德育资源,使社区指导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要让社区居民了解当前的学校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让社区居民了解并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志愿者及家长的参与,来推动学校工作,提高活动质量,提升办学声誉,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打造让顾村百姓满意的优质教育”!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