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公开 来源: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6-04-22 19:07:32 点击数:
一、总体思路
宝山区于2014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医教结合实验区”,作为宝山区政府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完善区域层面医教结合部门合作机制,为基层学校深入推进医教结合工作提供支持保障;通过落实学校层面医教结合工作措施,不断提高我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水平和实效,主要任务是:
1.区域层面创新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实施四项工程: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医教结合常态运行;打造师资队伍, 提升医教结合专业化水平;优化特教资源,实现医教结合资源整合;建好康复基地,提高医教结合康复成效。
2.学校层面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开展四项服务:名医坐堂服务,解答特殊学生家长疑难;片区结对服务,尝试随班就读按需康复;早期干预服务,强化学前特教班规范管理;送教送医服务,满足极重度残障康复需求。
二、具体举措
(一)区域层面创新医教结合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医教结合常态运行。2015年1月,根据教育部项目专家组的建议,修订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上海市宝山区医教结合实验区实施方案》,确定了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4月份完成了《宝山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5)》,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区项目作为宝山区新三年特殊教育的主要项目重点推进;5月开始,着力完善医教结合运作及保障机制,在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三方面落实相应机制,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二是打造师资队伍, 提升医教结合专业化水平。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宝山区特殊教育师资与经费配备的意见》,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配备特教专任教师。制定了《宝山区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规划》,开展医结合理论及技能专业培训,建立区特教骨干教师队伍。
三是优化特教资源,实现医教结合资源整合。区特教指导中心建立门户网站及辅具中心,随班就读学校配备第三批20个资源教室,培智学校开发特教资源库及特殊学生电子化管理平台,更好地为残障儿童少年教育康复提供资源支持及技术支持。
四是建好康复基地,提高医教结合康复成效。与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华医院合作建立宝山区自闭症训练中心,以教育部重点课题《自闭症儿童区域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的行动研究》为龙头,为全区3-16周岁自闭症儿童提供训练服务;与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建立宝山区脑瘫儿童康复基地,根据“上海市脑瘫儿童康复规范管理标准”,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二)学校层面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名医坐堂服务,解答特殊学生家长疑难。在培智学校举办“名医坐堂”公益活动,邀请上海市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儿科康复医学专家,为全区特殊需求儿童提供了名医咨询服务,进一步筛选出有医学康复需求的儿童。
二是片区结对服务,尝试随班就读按需康复。在沪太路片区先行医教结合片区结对试点,选择顾村中心校、上大附校、罗店中心校、共富实验学校四所学校的15名残障学生,在医学及教育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按需开展个性化教育及康复训练。
三是早期干预服务,强化学前特教班规范管理。区教育局制定了《宝山区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规划》,在每个街镇设立一个学前特教班,以满足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入园需求。以海三、呼玛二幼、太阳花幼儿园的特教班为试点,规范入学鉴定流程、管理制度、档案要求、个训及活动安排等。
四是送教送医服务,满足极重度残障康复需求。建立送教送医工作机制,完善送教上门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健康检查,探索送教送医工作模式。
三、改革成效
一是形成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保障机制。制度有保障,制定了《宝山区残疾儿童发现、诊断与安置制度》等10多项制度;人员有保障,区教育局配备了专家指导团队、联络员队伍、特教专任教师三支队伍,区卫生局建立了“一校一医”、“指导医生”、“专家医生”3支队伍;经费有保障,由教育局落实了医教结合专项经费,由残联落实了康复救助政策。
二是促进了特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配备了10名专职资源教师编制,30名教师参加了市特教岗位证书培训,68名分管领导参加了特殊教育管理培训班,480名见习期教师进行了特殊教育普识性培训。形成了一支由1名市特级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教学能手,8名校级骨干,10名资源教师组成的的特殊教育骨干队伍。
三是提供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资源支持。区特教资源中心及区特教指导中心网站已经建成,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管理、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功能;普通学校第三批20个资源教室将于2016年6月完成,使我区资源教室建设总量达到50个,为随班就读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智学校特教资源库初步建立,语文教研组完成了18册校本教材的编写,数学教研组完成了9册校本教材的编写,自闭症教研组完成了校本指南1本、指导手册8本、校本教材11本。2016年这些教材将逐步出版使用,为本市乃至全国特殊教育课程的研发填补空白。
四是提高了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实效。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树品牌,为全区3-16周岁的55名自闭症儿童提供了有效的训练,《自闭症儿童区域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的行动研究》被教育部列为重点课题,在本市乃至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显成效,通过运动疗法、感觉统合、作业治疗、平板步态、物理治疗等项目训练,19名脑瘫学生的残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名医坐堂”活动社会效应良好,为全区147名儿童提供了名医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各试点校为随班就读学生量身开设了社交故事、自闭症结构化教学、键盘输入拼音教学、OH卡牌游戏课程、情绪行为矫正、电脑PS制作、中国画等10多门课程;学前特教点实现了全覆盖,在原有2个特教班的基础上新增了9个学前特教班点,满足了残疾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送教上门机制日趋完善,全区44名重残儿童得到了送教送医服务,教师每周送教上门一次,包括感知及认知、语言沟通、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医生每月送医上门服务一次,包括日常保健、运动康复、作业治疗等。
五是推进了区域特殊教育整体发展。宝山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走在了本市乃至全国的前列,2014年10月市教委将教育部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培训活动放在了宝山培智学校,陆荣林副局长为各省市厅局长作了区域医教结合机制建设专题培训,2015年11月,我区代表上海市参加了教育部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培训活动并作了大会交流,在各实验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