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宝教动态 >> 区域动态

“2025年幼儿园游戏研讨会”分会场⑩“幼儿园游戏与幼小衔接”(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专场)

作者: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来源: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5-06-25 09:57:26 点击数:

 6月20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主办、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承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协办的“小游戏·大支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保教质量整体提升”2025年幼儿园游戏研讨会第十分会场研讨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举行。

 第十分会场以“幼儿园游戏与幼小衔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探寻游戏赋能幼小衔接的“金钥匙”。

24164823pap3_html_610b3925.jpg

24164823pap3_html_m48cba820.jpg

 会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华爱华教授、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委员吴丽珍园长等行业专家,深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域与室内活动空间。游戏现场,孩子们专注搭建时展现的数学思维、社会交往中的沟通智慧、升旗时自然流露的爱国情感等令观摩人员眼前一亮。与会专家通过细致的实地观察以及与幼儿的深度互动,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园“基于游戏,融于生活”的课程育人价值,并结合具体情境向园方提出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操作的新思路。

 

  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朱燕萍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宝山区学前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蓝图。紧密围绕新时代育人要求,以“游戏赋能儿童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传承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多维度实现创新突破:以游戏为核心驱动教育理念革新,着力培育专业师资队伍,积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推动课程模式从“预设导向”向“生成导向”转变,为幼儿打造沉浸式、立体化的成长环境。

 展望未来,她还提出了“理念深化、实践优化、协同强化”三维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推动“游戏精神”与“幼儿为本”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扛起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持续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创新发展。

24164823pap3_html_m2132ea13.jpg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顾美凤在《基于“游戏实践”的课程反思与重塑》的分享中,梳理回顾了园所八年自主游戏改革的创新实践。课程重构革新:打破传统“教师主导教学”模式,构建以“儿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将游戏精神深度融入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每个环节,让教育回归本真。实证反思升级:借助视频分析、电子成长档案等数字化工具,将抽象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可视化、可追溯的成长轨迹,以科学数据为支撑,推动教学实践持续优化。家园共育进阶:通过创新开展家长体验日、亲子游戏工作坊等活动,引导家长从“教育旁观者”转变为“成长合伙人”,有效减缓了家长的入学焦虑,为科学幼小衔接提供了实践样本。

24164823pap3_html_m3caa05a0.jpg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副园长许翠单带领教师团队进行了精彩案例分享,深度诠释游戏如何为科学幼小衔接注入动能。

 数学思维衔接:王意蓉老师的“轨道搭建”案例中,孩子们在反复尝试搭建轨道的过程里,自然运用测量、估算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在游戏中自发形成的数学思维,正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实现了数学能力从具象到抽象的自然过渡。

 创造力与探究力衔接:盛庆庆老师的“陀螺探秘”里,幼儿经历从模仿制作到自主创新的三阶段探究。他们不断调整陀螺结构、尝试不同材料,这种持续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助力孩子在小学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时,保持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

initpintu_副本.jpg

 社交与合作能力衔接:陈燚倩老师的“秋千协商”、周艳老师的“冲突化解”案例揭示,幼儿在游戏冲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方案,逐步发展出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这些社交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许翠单结合一对一倾听带给孩子的发展,提出:科学的幼小衔接绝非知识的提前灌输,‘零基础’不等于‘零经验’,游戏中积累的能力才是孩子成长的‘隐形翅膀’。确保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与可持续性,这才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科学幼小衔接的核心。

微信图片_20250625112058.jpg

 家园联合教研环节围绕“游戏经验与小学发展的关联”展开,成为探讨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阵地。家长惊喜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培养的抗挫力,让他们进入小学后能更从容面对学习困难;而在游戏中锻炼的任务规划能力,也帮助孩子在小学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教师们也做了回应:游戏中的“无压力试错”能有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规律的游戏作息渗透时间认知,远比机械教学更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幼小衔接焦虑,活动最终达成重要共识:守护游戏精神,尊重儿童发展规律,信任孩子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与能力,才是科学幼小衔接的关键。

 640 (2)_cr.jpg

 在交流分享后的点评环节中,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园长吴丽珍肯定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课程理念清晰,从园领导到一线教师展现出强劲的课程领导力,以“看见与发现”为核心重构教育生态,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培育综合素养,为小学及终身发展奠基。她特别强调,园所通过营造“人人看见、欣赏、成就彼此”的教育氛围,真正实现了以小游戏为支点成就孩子大未来的教育愿景。

24164823pap3_html_m170bbb3d.jpg

华爱华教授高度评价了该园真实的游戏实践,她指出,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游戏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真实性,日常化的观察与分析,让普通教师也能精准解读儿童行为,形成“孩子成就教师,教师支持孩子”的良性循环,让家长从“担忧安全”到“理解游戏价值”。她也特别肯定园所“有意义情境下的无意识学习”,避免了小学化倾向,自然渗透幼小衔接。华教授总结道,“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上大附幼以游戏为支点,既培育了孩子的专注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24164823pap3_html_m17faa0d2.jpg

 下午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中,来自武汉、兰州、南京、上海的教师代表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实践案例分享。

 武汉稚雅幼儿园园长刘莉分享了以“剧•生长”课程为核心的幼小衔接探索。该课程将戏剧元素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创编等形式,将价值观教育、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孩子们在沉浸式戏剧游戏中,不仅提升了沟通与表演能力,更学会在团队任务中分工合作,为小学阶段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协作做好充分准备。

 兰州城关区保育院教师马祖英以“游戏园里的月亮餐厅”游戏为例,介绍了“园家社”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通过整合幼儿园、家庭与社区资源,在角色游戏中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在点餐、服务、结算等环节中学习数学应用、社交礼仪与责任意识。这种多方联动的实践路径,打破了传统幼小衔接的单一教育边界,为幼儿搭建起从学前到小学的平滑过渡桥梁。

 南京鹤零幼儿园教师王琴以趣味化的“小狮宝”系列游戏为载体,从身心适应、生活准备、学习品质、社会交往四大维度渗透入学准备。例如,通过“书包整理大挑战”游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借助“课间十分钟”模拟游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设计,让幼小衔接教育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自然发生,有效缓解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焦虑情绪。

 上海市金山区学前教研室主任谢海英以多个幼儿真实游戏案例介绍了幼儿游戏中自然获得的经验积累以及数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感性经验与小学课程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联,从而验证了户外游戏是帮助幼儿实现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四大准备的最佳载体。她强调,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实则藏着为小学学习奠基的核心素养,并提出保障支持、同频共振、双向衔接三大主张,力图通过弹性作息、家园协同及幼小互通教研,助力幼儿自信快乐地适应小学生活。 

 专家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立足实践的创新智慧,呼吁行政部门减少过度干预,信任一线教育者的探索能力;同时倡导小学与幼儿园开展双向教研反思,推动园家社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放手观察—教研赋能—多主体协同”的良性教育生态。此外,专家特别指出上海以“户外两小时活动”为突破口,打破传统高控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并鼓励将这一理念延伸至幼儿一日生活,真正实现以游戏为核心载体,培养儿童综合素质与科学衔接能力。


  • 沪ICP备
    10030286号-3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Copyright 2018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Education Institute All Right Reserverd

地址:宝山区宝林路29号 邮政编码:20199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3621083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00,13:00-17:00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