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来源: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25-04-07 10:37:36 点击数:
春意渐浓,又是樱花烂漫时。近日,宝山区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走进樱花掩映下的一中心小学校园,共赴春日的教研之约。本次活动主题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是本学期开展的第二次“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评价研讨活动。
从第一次聚焦“基础和阅读”的研究转向了“习作”板块,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研讨、经验共享等形式,共研作文教学评价新策略,共探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新方向。
活动伊始,活动主持人、一中心小学宋莉芳老师阐述了研讨活动的主题及展望。她指出,在教研员朱建萍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改进教学的支点和学生持续发展的生长点,以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
随后,一中心小学耿晨老师以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中的作文为例,融合“三个助手”平台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在习作中的薄弱点,充分利用学生的例文,组织学生在“故事有创新性、突出事物的特点”“故事有主题,突出重点情节”和“描写要具体,突出人物形象”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课上,耿老师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课前收集“词云图”了解学生学情,课中借助三个助手及时追踪学习现状,课的最后又用引入AI老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呈现了一堂高效生动的习作讲评课。
课后,现场互动中,庙行实验学校的王老师对耿晨老师的课堂给予肯定,并指出本节课突破传统讲评模式,将评价标准转化为可视化工具,让学生在“评他人”中“照见自己”,体现了教研的真正意义和“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智慧。一中心的青年教师杨老师围绕课上出现的AI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耿老师所采用的人工智能辅助学习非常有意义,特别是让学生对AI老师的评价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性能力。
青年教师严怡晨和陈安轶围绕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和教学策略展开深度研讨。她们提出,本堂想象作文讲评课教师以扎实的课前准备奠定了教学基础,精准对接课程标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并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主题确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互评,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宋莉芳老师以“技术赋能的讲评课新样态”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了研课团队在“为什么要用技术?怎么用好技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讲评课的哪些难点?”这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宋老师指出,此次通过“三个助手"平台的深度应用,努力做到在“预学数据驱动靶向指导,双文智能比对具象认知,AI协同评价突破时空局限”中实现技术赋能与思维进阶的双向奔赴。
活动最后,宝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朱建萍作总结发言。她从想象作文评价维度中的逻辑维度和价值导向维度出发,指出了想象的合理性构成的底层逻辑即在创造性表达与现实规律间建立动态平衡。对于校本教研的推进,她希望各校要立足实际问题的解决,达成策略方法的传递,指向习作素养的培养。最后,朱老师对校本教研提出了新方向——明确评价导向,开展校本化评价研究。通过完成阅读练习,思考当下的课堂教学,将完成习题应有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化为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提供阅读路径,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掌握阅读策略,实现以评促教。
此次教研活动为作文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一中心语文组将继续以“评”为舵,以“改”为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中乘风破浪,助力学生在写作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愿每位教育者如樱花般不负春光,在教育的热土上绽放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