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宝教动态 >> 区域动态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举行市级课题《依托高校资源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适切性贯通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

作者:上大附校 来源: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24-03-11 10:02:16 点击数:

 3月7日下午,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举行市级课题《依托高校资源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适切性贯通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本次论证会邀请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肖青峰,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胡军,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术领衔人王天蓉担任课题论证专家。会议由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蔡维静主持。

图片7_副本.png   

 首先,课题负责人、上海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刘正群对课题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概述。从研究内容、主要目标、研究难点、思路方法、课程设置、整体框架等几个方面作开题报告。其中,将拔尖创新学生的早期识别研究、学生高阶思维贯通培养研究、创新素养贯通培养研究三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脉络。他表示课题组一方面会依托上海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高校优质资源赋能研究,同时也会着力发挥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贯通”特色,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图片2_副本.png

在开题汇报之后,专家组对课题内容进行了全面中肯的点评与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本课题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效价值,研究思路清晰,合理依托资源,研究方法科学,兼顾校情学情,落于实处。预期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用价值。同时,对于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专家组各自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图片3_副本.png   

 肖青峰充分肯定了课题的时代性,其高度契合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大基础教育集团会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全面支持。而在学校研究的同时,可以尝试集结集团内多个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统编集团特色课题用以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拔尖学生,还需要适配更多适合这一部分群体特色的课程。同时,项目化学习也是帮助落地的一种课程形态。

图片4_副本.png  

 王天蓉围绕项目本身,提出做好该课题需要回应三个基本问题:其一,如何定义拔尖创新人才;其二,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其三,如何依托高校进行贯通式培养。同时指出在执行层面,不妨成立识别组、课程组和评价组,有序地开展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与评价,有助于将课题研究提升至新的高度。

图片5_副本.png

 胡军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早期识别已然是难中之难,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怎么样的特质需要课题团队重新界定。他建议关注义务教育课标的要求及当下的热点话题,重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进行多元化学习用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课题在行进过程中会兼具压力与收获,团队成员需紧密合作不断交流,才能体现团队研究的重要价值。

图片6_副本.png

 通过此次的开题论证,课题组表示会充分学习与采纳专家组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向方法的同时,还将严格按照课题管理流程进行严谨、科学,高质量的课题流程管理。最后,还应发挥学校龙头课题的带头作用,辐射提升全校科研气氛环境,孵育更多的老师参与子课题的研究,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为孩子们的教育保驾护航。

  • 沪ICP备
    10030286号-3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Copyright 2018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Education Institute All Right Reserverd

地址:宝山区宝林路29号 邮政编码:20199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3621083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00,13:00-17:00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