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山中学 来源:宝山区教育学院德研室 发布时间:2023-12-14 10:53:12 点击数:
近日,宝山区中学心理教师团队和沈之菲名师工作室成员携手来到宝山中学赴一场美好的冬日聚会。在这所静谧古朴的百年校园里,心理教师们将共同研讨数字化如何赋能常态化心理课堂教学。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上海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天蓉、研究员王震与会指导。本次活动由宝山区教育学院中学心理教研员钱婷婷主持。
◆数字赋能 优化心理课堂
来自宝山中学的李文君老师以高一心理课《翻滚吧,鸭梨君》展示了“三个助手”平台优化心理课堂教学。李老师以“击鼓传‘鸭梨’”活动导入,随着“鸭梨君”在组间传递,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压力事件并思考压力类型。学生们运用平板便捷地创作压力主题的四格漫画,并能实时地投屏与全班进行分享,积极地探索缓解自身压力的方法。课后,李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就“三个助手”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助力常态化心理课进行了分享。
随后,罗店中学的袁燕敏老师运用课堂循证平台的数据支持,以《与孤独相伴》一课为例,从选题缘由、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等进行了详细的说课。课前,袁老师针对高中生的孤独问题,运用数字化工具发起《高中生孤独事件》调查,映射出这一话题的普遍性与重要性。以此为主题,袁老师依托“三个助手”平台,引导学生以喜闻乐见的绘画、定格、弹幕发独白等形式,从颜色、样子、声音三个角度深入体会、分析、理解孤独。继而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不同的孤独,借助心理剧的技术探索孤独的原因,并找到与孤独相处之道。
◆专家启智 助力专业成长
在专家点评环节,钱婷婷老师指出,今天的两节高中心理课聚焦了“压力”和“孤独”主题,这个主题虽然没有那么快乐,甚至显得有些严肃和沉重,但这正是触达学生真实的心理困境的表现。通过心理课堂不一定能帮助孩子们马上解决问题,但一定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为他们的世界带入更多的阳光和希望。
王震老师介绍了在宝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心理教师们在寻求传统心理课与数字化融合路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并对常态化运用信息化技术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专业的指导。
王天蓉老师对心理课堂中焕发出的学生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与蓬勃向上的活力深表赞赏。同时她也表达了对心理教师们的殷切期望,希望老师们牢牢把握教育的初心,启迪学生指向更高阶的思维,让课堂迸发出更绚烂的思维与情感的火花。
沈之菲老师充分肯定了两节“数智赋能”心理课的选题、活动设计及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我、探索自我,彰显了高中生的深度与内涵。同时,沈老师以专业的视角为表达性艺术辅导在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宝贵的经验分享,让在座老师受益匪浅。
冬日暖阳倾泻在这美丽的校园里,也照进每一位老师的心间。本次教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愿每一位心理老师不负这冬日好时光,沉淀与升华,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