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项目

作者:信息公开 来源: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16-04-22 19:06:07 点击数:

 

面对宝山教育增量大、差异显、需求高的现实困境,宝山教育人以勇于担当、锐意创新的精神,竭尽全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努力提高宝山优质教育的总量和质量,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日益强烈的需求。为此,我们于20136月正式启动了“宝山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项目”,以此作为破解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总体思路:

在指导思想上:以上海教育综改为契机,坚持“回归教育本源”、“育人文本”、“促进公平”的价值导向,立足区域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集群优势,分层分类推进,深入推动基础教育转型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在管理结构上:凸显政府服务功能,提升教育治理效能。

    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发挥业务部门(进修学院)和督导室等专业部门的特长,建构起计划(P)——实施(D)——评价(C)——改进(A)这样一个完善的管理循环,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精准化、高效能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专业部门为主干的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在发展路径上:实施三阶段发展模式,实现螺旋滚动式发展。

第一阶段:精准定位,确立发展点。通过初态调研,深入剖析学校发展现状,寻找学校最近发展区,确立突破方向与具体切入项目。

第二阶段:集群发展,形成突破点。依据各学校确立的突破项目,自由组合成各种发展共同体,协同攻关,分享各自资源与经验。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各种交流展示平台,在各自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的交错中,促进智慧的碰撞与经验的交流分享。

第三阶段:再聚个体,提炼特色点。在群体攻关问题通过后,再度聚焦到学校个体,通过内外部各领域专家的分析,寻找理论支撑,提炼出学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单个学校完成创建过程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将有效经验分享至全体学校。并集合各界智慧,为学校寻找新的发展点。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由个体到群体再到个别化的发展循环。而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不断吸引新的学校加入各种项目发展群体,实现滚动式发展。

二、具体举措:

1.系统构划,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出台了《宝山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宝山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分类推进、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推进策略,构建行政推动、专业助动、督评促动的推进机制。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组建了由责任科室、进修学院专业部门以及教育督导室等机构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团队;组建了市、区两级专家资源库;构筑了“计划(基教科)--实施(基层学校)--评价(督导室)--改进(进修学院)”的创建步骤,还聘请两位知名退休校长担任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2.理念先行,激发学校创建热情。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工作,多次邀请市项目组核心专家开展各个层级的研讨、宣讲活动。项目组邀请了市级项目学校做了经验介绍,还多次组织项目学校校长参与市级项目学校的展示观摩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感性认识,拓宽了视野。在“看清楚”“想明白”的基础上,通过构划全区性的推进行动方案,激发学校的创建热情。第一批有57所学校申报参与项目,在综合考虑地域分布、样本示范等因素后,最终精选了21所学校(其中中学9所,小学12所)作为首批项目学校。

3.理清思路,明晰创建工作方向。区项目组先后组织召开推进会,邀请了市项目组组长胡兴宏、沈祖芸等专家在学校层面进行解读和引导,帮助基层学校进一步理清思路,形成共识,为学校推进项目工作指明行动方向。同时,区项目组组织了近20位专家对创建学校进行初态调研、方案评审,帮助学校找到最近发展区、创想突破点,明晰了创建工作方向。

4.分类指导,实现适需推进整体优化。根据学校创建方案和重点项目,将首批21所创建学校组建为课堂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德育工作、学校与学生发展、教师教育、作业设计6个项目群,开展协同攻关。每个项目群由组织专家定期开展项目巡视和分类指导,及时了解、发现、解决学校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5.加大宣传,共享项目推进经验。组织开展校长沙龙、项目展示活动,及时发现、提炼、分享项目学校的成功经验。组织“新优质学校”项目宣讲活动,提升项目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扩大项目认同度。开展“数字故事制作培训”,强化学校的教育宣传理念。充分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先后在《文汇报》、《新民晚报》、教育电视台、宝山教育信息网、新优质微信群等平台对近创建学校进行了报道,赢得社会和家长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6.关注效能,开展增值性评价试点。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推进效能,我们尝试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增值性评价试点。并为今后的项目推进和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改革成效:

项目启动两年多来,全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这一目标,牢牢把握“促进学校的持续性改进”这一根本宗旨,严格遵照“看清楚、想明白、动真格、见实效”的工作方针,深入、扎实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努力引领和服务基层学校走上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1.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树立全新教育质量观。截至目前,共有30多所学校直接或间接参与到项目创建活动中,举办各类展示、研讨、主题沙龙等活动20余场次,媒体宣传报道30余篇次。在广大家长、师生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2.创新教育治理模式,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架构了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专业部门为主干的教育发展共同体。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服务功能,变管理为治理,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有力推进了一批普通学校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学生培养模式、教师研修文化、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和转型发展。帮助这些学校在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学科教学、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并形成有实效、有特色、可复制的“区新优质学校”创建模式,辐射、引领区域内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满足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教育的需求

3.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百姓教育满意度。项目实施近三年来,许多学校的办学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涌现出了海滨二中、宝钢新世纪、高境三中等一批在市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优质学校”;实现了经纬实验学校等新开办学校的高起点办学;激活了永清路小学、罗店中心等一批传统名校转型升级发展的主动性与自信心;扭转了虎林中学等薄弱、边缘学校的办学面貌。锤炼了一批对教育有情怀、办学有思想、管理有方法的优秀校长群体。地区百姓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文汇报、新民晚报、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为这些学校做了宣传报道。

  • 沪ICP备
    10030286号-3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Copyright 2018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Education Institute All Right Reserverd

地址:宝山区宝林路29号 邮政编码:20199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3621083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00,13:00-17:00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