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微 来源:长江路小学 发布时间:2023-03-28 08:33:33 点击数:
“每月一研”是长小教研之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各教研组百花齐放,各自献上一出出精彩的教学研讨。综合学科的老师们是如何在“每月一研”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研读新课标,把握新航向
艺术备课组长刘莲老师以《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为题,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然备课组长袁飞老师以《学习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为题,从新课标的结构和新课标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读新课标,并倡导将教学走向深度学习、多开展知行合一的探究实践。史凯老师代表体育备课组从新课标的几个关键词说起,娓娓道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课程理念。从他们的解读中,明晰了艺术、自然、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价值。
●落实新课标,打造新课堂
周兴娟老师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分年级分年段地阐述了自己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的做法。体育老师们结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活泼特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提高各种运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中练,练中乐,乐中懂”,充分享受阳光体育及游戏带来的快乐。三位自然老师都主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空间,他们以课例的形式,探讨了如何引导不同年段的学生往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发展,如何破解问题链逐步带领学生走进项目化设计中。王红英和朱慰慈两位音乐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她们在音乐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欣赏素养。
●聚焦新课标,评价促发展
黄涛和茅永华两位体育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各自实践后的反思与收获,他们因地制宜地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程艳萍、施青云和张蕊三位老师分别在劳技、信息科技和美术学科中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关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他们一致认为,科学、适切的评价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也能改进自身教学过程,切实推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传道解惑者,也是好的学习者。对于新课标的学习,综合学科的老师们善研善究,用实践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从而助推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