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时玉 来源: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5-17 05:36:21 点击数:
从2015年成立“迎园教育集团”,到2016年建成“一个教育集团”和“两个学区”,再到2017年实现“两圈四区”区域教育资源整体布局……嘉定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蓝图正在慢慢地展开。
据了解,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需求,嘉定区积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以教育圈、学区和集团为平台,通过组团式、集群化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方式,促进校际深度合作,让学生享受更优质公平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
2015年——成立迎园教育集团,“和而不同”促发展
2015年5月,嘉定区迎园中学牵头新成路街道辖区内迎园小学、新成路小学和练川实验学校,组建了迎园教育集团。恪守教育原点,关注人的发展,四所学校将品质教育落实于集团内的每个人每件事。
“集团化办学不是办连锁店,集团也不是一所大学校。”这是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迎园教育集团理事长、迎园中学校长祝郁始终秉持的态度。为此,迎园教育集团在设计集团章程的过程中,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集团主要任务,突出“和而不同”的集团文化。
在暑期里组织的集团校本培训中,除了各校自身的选修节目以外,也有集团共同的教师培训和研修项目;在寒假里进行的骨干教师培训,集团借助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前沿资讯与领先技术,让参与的教师在聆听业界巨变的同时,也能反思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为集团组建核心团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程建设中,集团注重搭建内部研修合作平台,小学成员学校着重“零起点教学的实施”,初中成员学校着重绿色学业评价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课异构活动。
据祝郁介绍,迎园教育集团结合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围绕“文化铸魂”和“科技提升”两个特色,筹建“人文空间实验室”和“无线电科技创客中心”,并作为集团课程的载体,通过顶层设计、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引领、特色教师培训跟进,以及更灵活的学生跨校选课等举措,扩大优质课程受益面,打造全面多样、品质上乘的集团特色课程群。
值得一提的是,在迎园教育集团的资源和理念共享下,于2015年3月初成立的练川实验学校获得了迅速的成长。据迎园教育集团理事、练川实验学校校长华敏介绍,成立之初,迎园中学、迎园小学和新成路小学便分别向练川实验学校的初中部与小学部输送了骨干教师共计9名,除此之外,集团建立“人才蓄水池”,鼓励蓄水池中的骨干教师人才柔性流动到练川实验学校,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作为曾经的迎园中学副校长,华敏还为练川带来了迎中的办学秘方——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年度大型主题活动规划等,让新生的练川实验学校很快地站稳脚跟,成为周边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正是因为加入了迎园教育集团,有了集团的公转力量,我们这所新学校才形成了更多的‘自转’,以及长足的发展动力。”华敏坦言。
2016年——建成“一集团两学区”,联合办学走上新台阶
继2015年成功运转迎园教育集团之后,嘉定教育将在2016年持续发力,成立中科优质教育圈——中科•嘉一教育集团、南翔学区和江桥学区等一个教育集团和两个学区,将区域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上新的台阶。
据介绍,中科•嘉一教育集团由嘉定一中、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嘉一联中、桃李园实验学校、徐行中学五所学校组成,主要致力于挖掘中科院在嘉定六个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研究生基地的导师和研究生资源。
该集团以嘉定一中为核心,并与即将开办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本区优质学校嘉一联合中学和民办桃李园学校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在此基础之上,集团内相对薄弱的以随迁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徐行中学将得到优质资源的辐射。集团将尝试打通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预科课程通道,探索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学者进课堂模式,进行从小学到大学预科衔接的教改实验。
又如,南翔学区以嘉定二中、南翔中学、怀少学校、苏民学校、留云中学、南翔小学、古猗小学,以及2017年开学的世界外国语学校、上师大二附小等9所学校为成员单位。虽然学区成立不久,但已经完成了“以怀少学校(初中部)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提升平台”、“以南翔小学为核心的骨干教师发展平台”、“以南翔幼儿园为核心的教研组成长平台”等学区内“三个平台”建设,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步伐,提升了教育教学品质。
在三个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南翔学区还开始启动了“四项计划”,即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学校课程改进计划、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校特色培育计划。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校本研修、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合作机制。
此外,江桥学区以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杨柳初级中学、金鹤中学、江桥小学、封浜小学、金鹤小学、华江小学和愚园路第一小学北校(暂名)等8所成员学校组成。该集团将依托北虹桥的地理优势,挖掘江桥文化特色,形成区域特有的海派教育文化特色;并完善中小学之间特色项目纵向衔接,形成特色学生的持续培养机制。
2017年——布局“两圈四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逾70%
“嘉定教育以“两圈四区”六个实验平台,合理布局品质教育生态圈,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到2017年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覆盖全区70%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这是嘉定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整体目标。
记者了解到,在嘉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蓝图框架下,“两大教育圈”是指“中科优质教育圈”和“新城核心教育圈”。
其中,“中科优质教育圈”包含了“中科•嘉一教育集团”和“中科•实验教育集团”,后者以嘉定区实验小学、嘉一附小、清水路小学、徐行小学、外冈小学。以实验小学和嘉一附小为核心,将于2017年筹备成立。
“新城核心教育圈”囊括了迎园教育集团、新城教育集团和疁城教育集团,后两者亦将于2017年成立。该“教育圈”将依托交大附中、华二初中、迎园中学、疁城实验学校、普通小学和城中路小学等品牌学校的优质资源,将加强新、老城联动,推动嘉定新城核心区教育的整体发展,形成“师资互派、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发展共融”的教改实验圈。
另一方面,“四区”指南翔学区、江桥学区、安亭学区、南苑学区等四大学区,后两者将于2017年正式推进。其中,安亭学区成员学校有11所,将依托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大学合作办学的资源,根据安亭镇和汽车城的教育发展布局,传承震川书院的中国文化精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教育的高位发展。
南苑学区由南苑中学、朱桥学校、娄塘学校、南苑小学、叶城小学等5所成员学校组成,将立足园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STEM+创新教育,共享园区社会教育资源,在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内,共同研究校本课程体系建构、学科融合、课堂转型和教学方式变革等,探索体制内外交互式合作模式。
据介绍,“教育圈”办学主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教育机构,将不同地域内的教育资源结成办学联合体,可向下延伸至学前教育,向上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区化”办学则按照地理位置就近原则,将同一街镇内相同或不同学段的学校结成办学联合体,形成组团式发展。“集团化”办学主要采取学校自主组合、行政主导组合等方式,由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牵头组建学校共同体,推广品牌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的集群化发展。
嘉定区教育局表示,“两圈四区”的布局与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相铺相成,该区将以教育圈、学区和集团等为平台,构建学校间的协作发展机制,在管理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育、特色创建等方面互通共生,实现骨干教师柔性流动、设备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办学“重心”——互联网+办学、教学变革助推教育管理转型
随着“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与学形态的深刻变革,嘉定区在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将“重心”指向“互联网+”、课程重构、课堂变革和转型等三个关键要素,践行绿色学业质量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首先,嘉定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实现教育管理的转型,促进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办学。该区将研究和构建教育圈、学区和教育集团管理的协同管理平台,即发挥“互联网+”所特有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不同学校的管理、教学、课程和师资等提供沟通平台和支架工具,实现数据交互、信息共享和事务协同。
借助大数据,嘉定各教育集团将在其内部小学和初中学校研究相同对象的质量分析与跟踪,从而推进全区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让教育对网络、对媒体开放,对家长、对社区、对社会开放,在学校间、教育机构间的相互开放;并在管理上向师生的开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向教师发展,向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开放。
其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加强课程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健康成长。据介绍,嘉定各教育圈、学区、集团内鼓励有基础的学校共同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课程群,融合嘉定区科技与人文资源,不断优化课程功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逐步形成具有学区或集团特色的、跨级段的、共建共享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同时,各办学集团将探索并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以共享的网络平台,促进不同学校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公民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地成长,形成“绿色”教育生态。
再次,在课堂变革中,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持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据了解,教育圈、学区和教育集团在课堂变革实践中,主动植入“翻转课堂”的精髓,即形成“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的课堂,以此共同研究学生探究型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向
各学区集团还积极以项目研究的方式,支持学校深入研究课堂转型,并选择不同区域的学校共同开展“数字课堂”的研究,依托适当的媒介或载体(如小白板、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交互融合,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力,加强老师的信息化素养。
据了解,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是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品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区、街镇、学校等管理保障机制方面,嘉定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形成了良好的推进氛围,如,研究制订了专项经费的申请、审批和使用制度,明确经费用途和使用办法;健全了学区、集团内骨干教师流动办法,以及流动教师绩效考评制度,并加大了绩效工资的倾斜力度。
令人期待的是,嘉定教育还将引入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估机构,对教育圈、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工作成效进行发展性评价,做好评估、总结与推广,脚踏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开放合作本学方面,杨浦将在科创中心西部核心区域,规划建设英美系的中外合作国际高中(含K-9民办学校)项目,以及建成上海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为科创中心建设做好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