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来源: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5-05-26 11:12:16 点击数:
近日,以“立足单元整体 优化活动设计 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宝山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在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开展。宝山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范慧玲和宝山区小学数学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主题论坛、主题交流等环节,共同探索双新背景下“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
◆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环节,首先由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大华实验学校凌凤老师带来一节《布置教室——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的视频课。课堂上,孩子们化身“小小测量师”,用身体上的“尺子”探索教室的尺寸,为布置教室做准备。认识了“一庹”“一拃”和“一脚底”等身体尺子。凌老师巧妙引导孩子们运用不同的“身体尺”进行测量黑板长度、课桌宽度、门的宽度,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工具适合不同场景”的测量智慧,体会到“身体尺”的趣味与实用。
接着,由宝山区实验小学罗泾分校的徐娜老师开展了一节《布置教室——量一量身体上的尺子》数学实践课。课堂以问题“老师的一拃比学生长多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们先用眼睛估测,再借助软尺、直尺等工具合作测量身体尺的长度。活动中,徐老师通过手机直播演示并纠错,引导学生们发现一年级学生“一拃约13厘米”“一脚底约22厘米”“一庹约1米20厘米”的规律,有效巩固了测量技能,学会运用“身体尺”估一估物品的长度。
最后,由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蒋雯怡老师展示一节《布置教室——挂彩带》的视频课。师生共同选定黑板波浪彩带装饰方案,老师引导同学们用身体尺将彩带均分四段,最终成功挂出均匀的波浪造型。活动中,各小组分区域装饰,领材料员、操作员、观察员各司其职,用一拃、一庹等身体尺帮助测量,合作完成窗户、讲台等处的彩带装饰。成果展示环节,缤纷的彩带让教室焕然一新,同学们自豪地分享合作心得,体会到测量与分工的重要性。
◆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环节由盛桥中心校赵全鹏老师主持。首先赵老师介绍了本次教研的三个研讨重点: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价值、单元设计框架和实施过程中的学生体验优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价值方面,赵老师指出,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式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四基”,最终达成“三会”目标。
在《身体上的尺子》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框架方面,杨泰实验小学桂炜彬老师介绍了该单元设计思路是以“用彩带布置教室”为核心任务,分三个子任务推进: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量一量身体上的尺子;布置教室--挂彩带,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由三位授课教师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研讨,以“解决学生实践中的真问题”为抓手,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期望学生经历“真实践—真问题—真体验”这三个阶段,依次达成子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对核心任务的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的学生体验方面,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朱莉老师指出,针对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需平衡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之后,老师们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认为,为避免“伪合作”,需创设真实需求驱动分工;有的提出技术赋能,用手机直播演示展示操作细节,及时暂停讨论,增强学生互动与纠错;有的提到注重多元评价例如生生互评、过程性反馈,弱化对错,聚焦方法优化。
◆活动总结及教研任务布置
教研最后,教研员范慧玲老师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成长。本次教学展示以核心问题为抓手,将核心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子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测量和装饰教室的实践中获得真切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应引导学生从解题到做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从知识掌握到素养发展,最终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三节连贯的课堂实践,生动呈现了如何以真实任务驱动学生“做中学”。这不仅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也帮助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展望未来,宝山小学数学教师们将持续探索开发更多贴近生活的综合实践主题,使数学与生活深度联结,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