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来源: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4-12-09 11:07:09 点击数:
“老师,为什么冻僵的小金鱼能复活?”“老师,为什么液氮能做成冰激凌?“老师,为什么液氮做成的冰激凌会粘住舌头?”“老师,超导体会不会悬浮在地球上面呢?”“老师,我还想知道更多.......”
近日,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的科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中心主任张喜泽领衔的科学导师团队再次来到学校,为四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关于超导原理、超导材料应用及发展前景的科学实践活动。
此次科学讲座的主讲导师是上海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高温超导实验室副主任周迪帆。活动现场,周教授从“探索神奇的超导现象”“追寻温室超导的梦想”“超导技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以及“一起寻找超导的踪迹”四部分展开,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与尖端科技理论巧妙融合,成功点燃起学生对于超导科学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科学奥秘,走进超导世界。
活动中,超导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盎然的互动小实验,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亲身体验和探索的平台,活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在“奇妙的低温世界——鲜鱼复活术”这一演示活动中,主讲导师将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轻轻放入液氮之中,只见小鱼瞬间定格,仿佛时间静止。随后,老师将这条“沉睡”的小鱼捞出,放入常温水中,不久小鱼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活力,在水中自由游弋。这一幕,让在场的学生们纷纷踮起脚尖,目光紧紧锁定在玻璃钢中的小鱼身上,脸上写满了惊讶与好奇,心中不禁嘀咕:这背后的科学原理究竟是什么呢?在导师的耐心讲解下,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液氮的温度低至-196℃,这样的极端低温能让细胞代谢几乎停滞,虽然快速冷冻会对细胞造成一定影响,但并未导致全部细胞死亡,因此小鱼得以“重生”。
紧接着,超导磁悬浮实验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纷纷上台,亲手操作,亲眼见证了超低温与超导材料及磁场之间那不可思议的相互作用。当超导体在极低温度下展现出神奇的悬浮效果时,学生们无不惊叹连连,对超导现象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超导技术在国防、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在“粘舌头的冰激凌”实验中,学生们更是亲身体验了一把科学的魅力。他们将果汁倒入装有液氮的容器中,果汁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降温固化,现场顿时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冰雪世界。随着果汁逐渐凝固成型,一份份独特而美味的冰激凌新鲜出炉。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不仅享受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液氮的低温特性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这种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整场活动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形式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激发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期待。
此次科学导师进校园活动,是一场生动精彩的科学课堂,离不开科学导师团队的全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建设校内科学教育课程和吸纳外部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在行知少年的内心种下科学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