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华第二小学 来源:大华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2024-10-28 11:03:41 点击数:
秋之韵,蕴含落叶的纷飞与轻盈;教之韵,蕴含师者的探索与智慧。10月22日下午,宝山区2024“研-行-训”一体化的区域心育实践——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在大华第二小学开展。宝山区德育双中心融合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蔡素文、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李欣、小教大场学区党总支书记姜敏、主任程建华、副主任张亚萍、教师陆文彬,大华第二小学校长金霞燕、副校长钱晓虹以及宝山区全体小学心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大华第二小学德育主任徐菲主持。
会议伊始,金霞燕致辞。“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童年奠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以有效的德育促进智育的提高,真正把“五育并举”落到实处。同时,作为剪纸特色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将剪纸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在“行至心课堂”环节中,大华第二小学的殷晓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富有创意的心理活动课——《别出“新”裁》。整堂课老师以“联想接龙”游戏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再以“剪一刀”的活动引出创造力的概念,揭示主题。接着通过“剪一剪”“贴一贴”“创一创”三个活动,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新想法”能产生“新行动”,就能创造出“新事物”,孩子们完善自己想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创造力萌芽和发展的过程。这节心理活动课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产生积极的情绪,用美术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悦纳自我,欣赏同学,收获着积极的心理体验。
在说课环节中,殷老师从心理学五大人格入手,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本节课“创造力”这一主题选定的原因,接着就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和听课老师一同探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在随后的评课环节,现场随机抽取了两所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评课。陈伯吹实验小学的王晶老师、青秀实验小学的王思晗老师做了精彩点评,展现了心理教师扎实的评课功底。
“行至微论坛”是由大华第二小学骆晔老师主持,沈晨丽、郑琳、徐叶琦、朱叶青四位青年教师开展了以“慧心悦动 聚力成长”为主题的论坛,向大家分享了《我的班名我做主》《课堂上的“浸”与“动”》《烟卡OUT 创意PLAY IN》和《一起“趣”秋游》的心育小故事,讲述了她们在班级建设、语文课堂教学、校本特色课程、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金点子。她们都表示“要让孩子拥有创造力,那就应该先成为一名有创造力的老师”。
庙行实验学校王文叶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她的故事《“创造力”与心路成长》。作为一名从教33年的老教师,她从“不断学习,点亮创造力;团队合作,激发创造力;辐射引领,锤炼创造力”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了她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有创造力的心理老师。
蔡素文、李欣、姜敏分别做总结发言。蔡素文老师就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学校将剪纸特色与心理活动相结合的举措,表扬了本堂课上课程实施,心育融合,课堂生成这三个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中肯意见。李欣老师为大家阐述了心理课和其他学科融合的多样态,并分享了如何在开放型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启示。姜敏书记在发言中肯定了学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同时对心育工作策略,以及言传身教、修己惠人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在座的心理教师阐明了道理,指明了方向,激励大家反思探索,调整方向,不断进步。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风采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观摩中学习,在研讨中提升。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研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心理教师们将继续深耕教育的沃土,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实干笃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