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宝教动态 >> 区域动态

“研”无止境,方能致远——记“长三角”青陶联盟、区教育系统硕博联盟小组第七场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作者:王云婷 来源: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大华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4-01-10 13:11:58 点击数:

 2024年1月4日下午,宝山区第一届“长三角”青陶联盟、首届教育系统硕博联盟小组第七场学术研讨交流汇报活动在世外宝山大华实验学校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主题为“科研课题引领与推进下的小说教学实践”。宝山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邱霞、宝山区科研室科研员袁智慧及硕博联盟初中语文组老师参加活动。本次活动以“教学展示——互动研讨——专家点评”三个板块有序推进。

2.jpg

 在教学展示环节中,来自硕博联盟初中语文组的王云婷老师和袁月老师立足于所任教年级,各自奉上了精心筹备的两堂研讨课。

 王云婷老师执教九年级《变色龙》的第二课时。对于该篇契诃夫经典作品,王老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梳理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第二课时则聚焦次要人物,分析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立足于所领衔的区级科研课题《叙事学视野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在分析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以叙事学的视角理论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体悟作者情感态度,把握其创作意图。

 在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围绕“作者以《变色龙》为题,想表达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设置三个主问题:除主人公外还有谁可算作“变色龙”?“变色龙”是怎样产生的?作者对“变色龙”及其所处的社会持怎样的态度?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促使学生带着问号思考交流,逐渐向文本纵深发掘,由文本中的社会表象探究社会的根源矛盾,读懂契诃夫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方式。

3.jpg

 袁月老师所执教的是六年级自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体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品质。在袁老师市级青年科研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初中革命文化作品教学设计研究》中,曾经以此文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之一。为切实调动学生体验感,且结合篇目“自读”属性,教师根据单元整体设计,主要采用表演教学法来展开阅读鉴赏活动。

 袁老师利用策划案引出本节课的核心任务,聚焦小说的重要情节即高潮部分展开表演活动。在表演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初步分析人物形象。接着让学生任选一个场景,运用之前所学开展小组交流,链接生活和阅读经验,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读、悟、演的过程中深化小说的感受,从而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

5.jpg

 互动研讨环节由袁智慧老师主持,上海大学附属学校赵英梅、行知外国语学校金晓彤、鹿鸣学校蒋泉三位老师作为硕博初中语文小组代表发言。三位老师围绕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改进措施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见解,以及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两位授课教师也在讨论中交流了自己设计的初衷,并进行即时性地反思。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更引发了在座所有语文教师之间智慧的碰撞。

7.jpg

  邱霞为此次活动做专家点评。邱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主题中的“科研”要素,其价值在于带着科研的视角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我们的日常教学,即站在前沿的角度,带着问题意识去做一些常态的实践。

 邱老师首先就执教教师前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与在课堂教学实践想要突破的重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做了深入探讨。其次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文本必须高度匹配,以文本的情境为主要立足点,将现有学习资源最大化使用。最后,在如何使学生小组交流活动更高效的问题上,邱老师指出,小组内部应分工明确,分享达成共识的观点,教师应穿针引线,适时激起小组间的思维碰撞。与会教师频频点头赞同,奋笔疾书记下学习心得。

9.jpg

 日落西斜,天色向晚,但其乐融融的研讨氛围,仍令人意犹未尽。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一堂课的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对于硕博联盟的初中语文组教师来说,一次研讨的结束也是一种新的开始。在科研室和学科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立足科研结硕果,潜心教研再扬帆。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深入在碰撞、交流、合作、理解、分享间彼此发现、互相学习,汇聚教学智慧,走一步,再走一步,去见识远方更美的风景。


  • 沪ICP备
    10030286号-3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Copyright 2018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Education Institute All Right Reserverd

地址:宝山区宝林路29号 邮政编码:20199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3621083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00,13:00-17:00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4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