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经纬实验中学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经纬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3-12-21 13:26:17 点击数:
2023年12月20日下午,上师经纬教育集团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研讨的全区展示。本次活动在全区范围内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展。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研讨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来自大场中学的葛晨烨老师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宝山经纬实验中学的何文艳老师分别进行《运动和力》第一、第二课时的新授课教学展示;其次,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勇老师和盛卫平老师的主持下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最后,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李枚松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专家点评。
《惯性》的教学过程中,葛老师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惯性现象的思考,再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逐步完成惯性概念的构建;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描述惯性现象并进行解释。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发展核心素养。教学环节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同样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常见的小车为研究对象,搭设支架分阶段研究小车的运动过程,通过旧知回顾,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再进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状态与力的初步关系。教学过程中,环节紧凑流畅,学生通过间接或直接和物理学家们对话,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效果颇佳。
两位授课教师从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开展了说课。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两位教师的新授课开展点评。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盛卫平老师以《“双新”背景下概念构建的教学实践》为主题开展了交流和点评。盛老师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出发,提出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和重构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概念的构建过程,要以新课标为引领,纠正学生错误前概念,助其建构概念体系,为学生搭建“进阶”之路,提升核心素养。随后,工作室成员李沁怡、戴炳文和卢娟三位老师分别对两堂实践课谈了各自的观课感受与想法。
最后,李枚松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指出:大场中学葛老师将“上海中心巅峰之眼”阻尼器这一高大上的现实装置转化成简易的实验展示给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机械装置的物理原理。同时葛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在作图过程中描述物理情景,值得老师们借鉴。经纬实验中学何老师所带班级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表述准确,这背后说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何老师给足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值得老师们学习。
在“双新”背景下,上师经纬教育集团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断探索学校整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新范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历更有效、真实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