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More


 

文件下载

More

凝心聚力促发展 问道课改谋深化

2018-07-30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凝心聚力促发展   问道课改谋深化   
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
卜洪生  陆宝英     姚伟良  祁利国

宝山区作为上海近代教育的源头,积淀了深厚的文脉,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体育为德智二育之本”的教育思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15]30号)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育课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目标,围绕体育品德、运动技能和健康行为三个体育核心素养,聚焦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养成学生良好的健身能力和习惯,积极开展“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和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我们注重规划引领、注重研训结合、注重创新突破,不断提炼改革经验积极推进区域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序发展。前,全区有39所小学、7所初中、12所高中参加了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

一、高度重视,牢固确立体育课改在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

我区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充分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100年前确立的“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的教育理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牢固确立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将体育课改内容列为《宝山区十三五教育规划》《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方案》重点工作,专门制定了《宝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宝山区小、中、高体育课改工作室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

二、系统设计,积极构建推进区域体育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区、校两级体育课改管理机制。在区级层面,建立了由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教育局相关领导和体育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在学校层面,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体育课改工作小组。

二是构建名师领衔体育课改工作机制。分别建立了由3位区体育小名师领衔的小学、初中和高中3个体育课改工作室,集聚了区域各学段的骨干教师,每年制定相关学段体育课改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以专业引领保障体育课程改革。

三是落实体育课改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局每年专门拨款120万元用于课改项目经费,其中22万元用于参与课改教师超工作量绩效补贴。同时,积极倡导学校将课改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 

三、课改引领,努力提升区域体育教育教学品质

一是深抓研训,以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在市级层面,我们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区教研员培训、上师大组织的试点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在区级层面,我们聘请市级专家,在全区开展体育课改专题培训;区教育学院每年组织开展体育项目的分类培训、0-5年新进青年体育教师和骨干教师课改专项培训,并在360师资培训中增加了桥牌等6个区级体育课程,培养教师“一专多能”,有力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2015年至今,区体育首席教师由1名增至3名;学科带头人由6名增至12名,教学能手由13名增至28名,评选出了2名骨干教研员。今年,区高中体育课改工作室领衔人卜洪生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我们重视科研活动,依托区各工作室积极探索基于课标的课改真谛,面向全市召开了6次有关课改的教学研讨会,以思维的碰撞,开拓思路,深化课改。

二是深挖资源,以课改夯实大体育框架体系。我们请进体育名师,成立了以徐阿根、俞定智为导师的区体育名师工作室,带教12名区体育骨干教师。我们深化体教结合,与体育局联合制定《宝山区体教结合促进计划》,形成了教练员和教师的互学互研机制。我们树立“互联网 ”思维,建设了“宝山体育在线网”,搭建了校际之间的共享共建体育资源管理平台。我们积极构建学校体育课改“生态圈”,各试点学校统筹安排,建立了校内部门间、校内和校外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学校全员知晓体育课改,各方积极参与,生动、充满活力的体育课改大环境。我们鼓励“走出去”,学习黄浦、徐汇和闵行等外区的课改经验;我们积极开展跨区联动,携手静安、嘉定共商共研课改大业。

三是深化特色,以课改提升区域体育教育品牌内涵。上海市宝山区作为全国文体工程示范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多年来在“阳光体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体育课改的“三化”,赋予了品牌新的活力,拓展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力。2004年,我们在全区建立了以开展阳光体育校际比赛为主的“十大体育项目联盟”。 2015年体育课改启动后,“十大联盟”根据课改要求,深化联盟内涵,实现了联盟间“学段贯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运作模式,提升了担任联盟轮值主席的校长们对体育课改课程的领导力,形成了围绕课程“一个标准”,共建“四大库”(校本教材库,游戏案例库,体育教师资源库,体育设施创新库),共享“四大平台”(互学平台、专家指导平台、教研平台和展示平台)的联盟工作机制。

四是深悟理念,以课改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各工作室、联盟基于课标和学情,开展深度研讨并达成共识: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兴趣化、多样化基于课堂,但泛于课堂,体育课改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努力改变着“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体育课改提升了学生的体能,我们分别对39所试点小学立定跳远、投掷、跳短绳的测试成绩进行调研和对比,发现通过课改,16学年比15学年的学生身体素质大幅增长36个小项,增长率为78.26%。7所试点初中七、八、九年级的学生在50米、立定跳远、耐力跑三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方面,比未参加课改的初中均有明显的提高。区“高中体育专项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84.0%的学生认为当前所学习的体育项目是自己喜欢的;50.7%的学生认为经过专项化学习,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87.3%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课形式有益于自身体质健康的改善,对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持肯定的态度;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提高。体育课改强化了德育在体育活动中的价值,课程的多样化,让更多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课堂,推进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体育学科的渗透;体育精神要求的团结合作、顽强意志、尊重对手和裁判被有机地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改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体育课改促进了学生的智育发展,有效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愉快学习成为现实,动手动脑得到强化。

四、聚焦问题,积极探索体育课改未来发展路径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课改理念的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课改社会大环境,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改革和延伸的探索与研究,研发更多符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课程内容。

二是要进一步深刻解读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强化市课改评价指标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体育课改机制,深化体育课改内涵。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体育师资,促进学校“一校一特”、“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

四是要进一步提升体育在线平台的服务能级,集聚更多体育资源,实现更多资源共享。

健康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事关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和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因此,未来我区中小学生体育课改将继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积极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历史召唤,更加紧贴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机制体制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评价等领域全方位的深入推进创新与实践;全面打造兴趣课堂,聚焦多样教学,推广体育专项选修,坚实走好课改的每一步,为切实提高我区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而不懈奋斗!

 
版权所有:宝山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宝杨路1288号
友情链接:
技术支持:上海保益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