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来源: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4-11-28 11:11:25 点击数:
近日,上大附中实验学校数学学科组以“落实‘双新’,打造全面育人新课堂”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小学、初中跨学段联合教研活动。上海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等上大集团兄弟校部分老师也一同来校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吴佳静老师主持。
◆基于“跨学段”设计的课堂教学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金羽倩老师执教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通过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引领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空间观念。金老师受今年中考题的启发,巧妙地设计了操作两副三角尺拼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活动,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实践与创新意识。这种“跨学段”设计,是本次“初小衔接”研讨主题的生动体现,也是素养导向的“双新”课堂的一次有益尝试。
此外,课堂中金老师充分利用“三个助手”这一数字化教学工具助力教学的开展,学生通过平台即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实时反馈,及时引导和分析,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使得教学更加精准与个性化。
◆聚焦“小初衔接”的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上大附中实验学校数学团队从“必备知识、关键技能、思维品质、教与学的方式、学习品质”等多个维度,展开对数学学科小初衔接问题的深入研讨。
◇解题——小初衔接是否确实必要?
初中数学郁海华老师阐述了自己对“数学学科小初衔接的现实必要性”的思考。他指出,数学学科小初衔接的现实必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学生适应知识难度的提升、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调整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初衔接工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小初衔接应该是小学向上接还是初中往下探?
金羽倩老师和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长沙青老师,结合本节课做了“素养指向的小学高年级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组合发言。她们表示,素养发展是一以贯之的,小学阶段要努力向上接,小学阶段培养主动尝试的创新意识,为中学阶段向提出猜想再加以验证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作铺垫。
中学数学教研组长黄训林老师从学生学的视角,做了“基于认知心理的小初衔接实践”的发言。黄老师点评本节课教学过程扎实严谨,帮助学生打好了上升的基础。此外,黄老师指出,教师对学习目标的弹性规划、对学习活动的开放性设计、对学生表现的包容和鼓舞,对学生建立积极学习心理,保持学习热情、好奇和上进动力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深入——小初衔接的教学实践可以从哪些角度发力?
小学数学潘悦老师和赵婧老师分别从“小初一体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早期培养”和“高阶思维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学习活动与作业设计的思考”两个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阿纳赟老师从中学老师视角提出要主动往下探的观点,提出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经历需要了然于胸,也要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做好思维方式转换上的衔接,为学生的发展搭好“脚手架”。
◇总结——数学教学小初衔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中学教导主任王永林和小学教导主任黄玲玲分别从“小学毕业生数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和“小学本位的学习习惯养成”两个方面对日常教学提出了要求。
◆校长点评 笃行致远
活动最后,上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许杰做总结发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小学与初中之间的教学衔接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更涉及到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全面过渡。通过此次教学研讨,教师们对数学学科小初衔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此次跨学段的联合教研,在促进学校教育理念统一、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段的交流与合作,中小学之间可以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协作机制,从而确保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本次课堂也是一次教学技术应用的尝试,通过实践,教师们看到了“三个助手”数字化教学工具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如何更好地利用“三个助手”平台的功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