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 区级骨干

学前教育研究团队1活动报道(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9-26 20:19:28 点击数:

                                                                                                                  

                     让幼儿的生命成长在场

——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观察与教育跟进

 

2019年9月19日,宝山区学前教育研究团1在首席教研员周金玉老师的带领下,于宝山区教育学院进行了本学期团队的第一次研修活动,研究团队全体区级骨干教师、种子对象、优青教师等四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首先,团队中的教学能手杨璐铭老师,针对教师们的共同困惑——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撰写常态化的“学习故事”,如何使撰写的学习故事“写而不累、写而有趣、写而有意”,为大家进行了生动的微讲座---我与学习故事的“故事”。微讲座首先介绍了如何借-软件功能,简-繁琐步骤,在“盲”选素材中“收官”,形成一个个常态化且聚焦的微观“学习故事”,如:“手机备忘录式学习故事”、“简拼式学习故事”等。接着又介绍了如何亡-观察死角,添-素材广角,将常态化微观“学习故事”串“珠”成链,形成追踪式“学习故事”,如:用心撰写好园内常规工作中的每一篇案例或观察记录,为自己需要而写,真实记录幼儿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感一悟,必将在平凡工作中记录下幼儿更多的“奇迹”,增添“学习故事”素材的广角。最后,杨璐铭介绍了如何释-孩子之能,集-家长之力,在合力中发力,形成三方共创的“学习故事”,如“盲”选素材三方参与,课题开展借力共探等。整个微讲座,杨老师结合其自身日常实践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解析,引发在场每一位聆听者的连连称赞,给予教学一线实践极大的经验启示

接着,团队中的优青教师刘珊雪菲,通过抛出问题“一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内容,我看什么呢?我去哪里找素材呢?”为大家开启了她的优秀观察案例分享“从观出发,察出精彩”。 她从基于“园特”,耐心“观”;贴近“年特”,有效“观”这两点阐述了如何从“特”出发,察出“不凡”。又从截取故事点、关注连续点出发,用案例生动地诠释了如何从“点”出发,察懂“价值”。 典型案例的分享,带给全体团队成员更深层了解和把握“精准度”(活动价值)、把握“深浅度”(幼儿发展价值)、把握“延伸度”(策略反思)对教师观察而言、对幼儿的发展而言的重要性。

    然后,团队领衔人周金玉老师,结合团队成员2年来的研修历程、研修心得、研修反思,以“聚焦、精准、有效”为关键词,以“成长为对幼儿而言十分有用的教师”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让幼儿的生命成长在场——基于学习故事的观察与教育跟进”。讲座伊始,周老师通过两个生动的“观察体验游戏”带全体成员直接感知了事实过程的呈现有助了解现象,以免被表面现象蒙蔽;观察技能具有导向作用,期望教师将视线从自身的“教”转移到儿童正在发生的主动学习上,发现充满学习渴望、具有无限潜能的“能干的幼儿”,为其早期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也因此让教师们更体会到了,观察是早期教育领域倡导的一种儿童发展评价方法,高质量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相联系的观察技术,都非常强调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性、情境性特征,都要求必须与特定的学习与发展任务相联系。接着,周老师围绕“观察幼儿,老师能够知道什么;什么是幼儿行为观察;为何要做幼儿行为观察;如何实施有效的幼儿行为观察;撰写学习故事的方式与意义” 五个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为大家答疑解惑,做了有效的引领。其中,“智观、慧解、巧引”(智观——欣赏儿童,捕捉真实的存在;慧解——科学解读,而不贸然干预;巧引——合理支持的发生,基于当下、关注后续)观点的提出,深受老师们认同及欣赏。领衔人周老师的专题讲座,理论引领、实践解读、思想分享,阶段性的回顾,厘清思路与观点,让全体成员备受感动、倍感及时、倍受启发。

最后,团队老师就今天的学习即时分享了自己的简短体会,刘芸芸老师针对实践提出了困惑,杨璐铭老师当场的答疑不仅为刘老师提供了操作方法,更为我们拓宽了方法的宽度与广度。听完今天的讲座,大家都认为“让观察与支持从追随幼儿开始”,是我们当下迫切要去实践和倡导的;同时,讲座的内容也为我们各子团队后续的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带着对幼儿“学习故事”的重新审视,开启新的实践探索之旅——成长为对幼儿而言“十分有用”的教师!


                                                     团队通讯照片.jpg


 

版权所有: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29号

邮编:201900 电话:86(21)5678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