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淞谊实验学校 来源:淞谊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5-05-06 11:26:51 点击数:
2024学年宝山区市三个助手项目初中学段工作推进会议于4月28日下午在淞谊实验学校东林路校区举行,会议由宝山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包胤杰主持。宝山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主任蒋月娥,淞谊实验学校校长杨定蕾、副校长蔡华,庙行实验学校副校长陈琳,以及来自宝山区各初中样板校及试验校的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各校市三个助手项目负责人参与本次活动。
◆淞谊实验学校:以"三个助手"赋能智慧教育新生态
蔡华分享学校数字化创新实践经验。作为首批“数字化转型深化校”,学校通过构建“备课-教学-作业”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教学体系,打造了智慧教育新范式。
学校以英语学科为试点,开发系列数字资源并成功举办市级展示活动。语文教师刘昊岑运用“备课助手”革新预习评价模式,获市级教学竞赛奖项;数学教师张紫燕借助虚拟拼搭游戏突破几何教学难点;劳动课程则创新融合3D打印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未来,淞谊实验学校将重点推进三大举措:一是深化“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构建项目矩阵体系;二是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完善数字教学新范式,为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
点评环节,包胤杰首先肯定了该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作用,其“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表扬了学校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学科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科建设,通过市级“三个助手”平台组建学科核心研究团队,在学科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跨学科、跨年级教师协同实践,逐步从核心学科拓展至全学科,形成系统的校本资源包。此外,学校结合实际成立专项小组,构建三级管理架构,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阶段性成果,及时总结经验,有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型,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借鉴。
◆庙行实验学校:让“三个助手”助力教与学的真正发生
陈琳系统展示了庙行实验学校推进“市三个助手”应用的实践成果。学校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经历了“初识、再识、深识”三个阶段:初识阶段聚焦整式单元作业设计等基础应用;再识阶段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教师培训与校本资源建设,形成“备课1帮1、课堂1加1、辅导1对1”的特色模式;深识阶段则通过常态化培训、AI工具创新及区域交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发言最后提出“独木不成林”,呼吁区域协同共进,共探教学新方向。
点评环节,包胤杰肯定了庙行实验学校为市级“三个助手”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在备课环节,其结构化内容处理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教师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学校依托互动工具提升课堂反馈效率,并利用作业助手实现学情分析、错题推送和个性化辅导,助力精准教学。此外,庙行实验学校提出未来将探索AI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市三个助手”功能开发与应用,为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
◆宝山区深化“市三个助手”应用: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包胤杰全面展示了宝山区在“市三个助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区试点校实现“学段、学校、学科”三个全覆盖;通过“目标导向、机制创新、队伍协同”三维发力:制定三年推进规划,组建教研员、骨干教师、技术保障等四支专业队伍;依托“三级研修”体系开展110余场主题教研,形成22个区级课题和9个市级攻关项目;作业辅导助手应用成效显著,空中课堂资源使用占比居全市前列。
下一步,宝山区将重点推进校本资源建设与常态应用深化,持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数字教学新范式,为全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宝山经验”。
最后,蒋月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当前教育已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必须主动转变观念,深化“市三个助手”应用,实现教学精准化和自适应。建议各校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观念转型。面对DeepSeek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变革,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实践创新。通过团队协作开展教研活动,深入研究备课、课堂、作业三大助手平台功能,根据学科特点择优使用,避免“为用而用”。三是目标引领。以课堂高效化、学习个性化为导向,既要教会教师科学使用AI工具,也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
此外,还强调,要遵循“沿用-严改-创新”的路径,在扎实掌握基础应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原创性突破。通过集体教研、团队合作,共同应对AI时代的教育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推动区域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本次会议号召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智能时代,用“市三个助手”等数字化工具赋能教学,共创教育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