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淞谊实验学校 来源:淞谊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5-04-03 10:40:22 点击数:
近日,宝山区淞谊实验学校以一场教学盛宴献礼办学40周年暨建校1周年。骨干教师课堂展示与全校跨学科教研同步开展,以课堂为镜,映照四十年教育积淀,以创新为笔,探索教育新变局。活动通过示范课引领、跨学科研讨,生动诠释了淞谊教育在岁月淬炼中形成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骨干课堂展风采
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沈惠东老师带来一堂综合实践课《积木可以叠多远》,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积木叠加的物理极限,巧妙融合数学推理与工程思维。课程设计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以递推问题链启发学生理解“无限延伸”的极限思想。
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副校长谢穹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中考写作指导》示范课。课程从“空间感与实体感呈现”“多角度描写技巧”“认知层次深化”三个维度,系统展示了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巧妙的引导,将抽象的写作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
区体育学科首席教师、副校长姚伟良执教《如何欣赏篮球比赛》一课,以“篮球文化”为纽带,将运动技能与人文素养深度结合。课程从一段集锦明星风采与经典赛事的震撼视频切入,通过“你认为篮球最吸引你的瞬间是什么”等互动提问,迅速点燃学生兴趣。随后,以故事化讲解串联篮球起源、规则演化及国际赛事发展,借助裁判手势视频、战术案例拆解,引导学生从技术、战术、文化多维度构建欣赏视角。这堂课不仅教会学生“看懂比赛”,更以体育为媒,传递规则意识、团队协作与拼搏精神,展现了“体育+美育+德育”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
■跨学科大教研:共话融合与成长
理科组执教沈惠东老师表示综合实践课对执教老师的跨学科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教师应尊重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实践探究路径,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内教师围绕“实践课的问题链设计”与“学科知识侧重点”进行课后反思,强调逻辑严谨性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平衡。邵颖老师高度评价其“精准的问题设计与跨学科实践价值”,物理组张慧老师则呼吁加强理科备课组间的跨学科联动。
文科组研讨时,语文备课组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陈雯老师分享道:“谢校长的课堂让我重新体验了学生视角,这种对认知过程的再认知,正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关键。”漆花萍老师则从信息化教学角度,探讨了AI技术辅助写作教学的可能性,引发了大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青年教师姚晓菲、孙龙伏虎、丁怡宁通过同课异构《那个星期天》,展现了史铁生作品解读的多元视角。研讨环节中,教师们围绕“学习经历优化”与“AI辅助写作”展开热议,凸显文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探索。
体艺组围绕“跨学科‘体育+美育’课程设计”展开分组讨论,提出了场馆艺术布置、艺术主题体育活动等创新建议,旨在通过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美术青年教师刘欣宜在《非遗探秘——傩面具》课程中,通过傩戏表演视频导入,结合文化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深入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与骨干教师的经验传承交相辉映。
■以教研促发展:校庆背景下的教育新篇
此次教学月骨干教师展示活动,既是淞谊四十年办学成果的缩影,也是淞谊实验学校建校一周年创新活力的彰显。通过课堂展示与跨学科研讨,学校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平台,更以“学科融合”为核心,探索未来教育的新形态。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研机制,以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对教育的期待,书写淞谊实验学校的下一个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