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来源: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24-10-09 10:46:18 点击数:
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从2022年起,以“成长型思维”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专家资源,开发与实施“成长型思维”阅读营课程,全面提升学校教师新时代教育胜任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蓬勃成长力,并为学生成长力发展提供持续支持的教师团队。
近日,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焕发成长力,塑造新师范”教师校本研修特色课程“成长型思维阅读营”结业式举行,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田凌晖教授作为课程的学术专家亲临现场,与教师亲切交流。
活动伊始,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芬讲话。号召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开展行动,将成长型思维运用到实践中,积极主动地适应“双新”要求,树立新目标,提升“双新”胜任力,为“双新”落地提供支持与保障。
接着,由陈悦老师主持沙龙分享,四位营员分享了在“认知理解、德育管理、学科教学、专业发展”维度上取得的突破性提升。在场老师共同重温了这段充满惊喜与发现的学习之旅,一起见证了一线老师们的成长与进步。
张金宇老师通过阅读《终身成长》这本书,结合体育教学经历,阐述了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由疑惑到相信的过程,还总结了八点心得:心态转变、勇于尝试、持续学习、自我激励、应对批评、培养坚韧、激发潜能、促进合作。
张逸苗老师讲述了成长型思维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她从班级管理角度介绍了运用成长型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效益以及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应用案例,同时表示需要进一步引导家长认同和运用成长型思维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初楚老师分享了成长型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感悟: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以及如何找准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因材施教。初老师结合多个实际教学案例,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详细讲述,充分体现了成长型思维在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彭雨花老师作为一名初踏上讲台的优秀青年教师,从自己参加区级竞赛的困惑和挑战、教学设计的艺术探索两方面分享了自己通过成长型思维阅读营的学习后,对教学工作以及对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积极思考。
沙龙活动后,潘丹老师分享了《教师支持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的作用—基于成长型思维的中介效应》的实证调查研究报告,与全校教师分享她主持的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践启示。阐述了如何通过成长型思维的应用改进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法。也让教师们看到了学校逐渐形成研究型教师的良好发展趋势。
最后,田凌晖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她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专业性以及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并鼓励教师未来可以进一步将成长型思维和提高专业能力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给自己的内心赋能。
据悉,成长型思维阅读营课程从2023学年第一学期开营,已经历了整整一学年、十余次的研训,课程内容以“理论—实践—研究”的方式逐步深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田凌晖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全程指导,为营员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专业知识和研究支持。在理解阶段,营员通过任务引领型自主阅读《终身成长》和《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两本书籍,建立对成长型思维的初步认知,并在导师的专业引导下探讨可塑性观念;在运用阶段,课程专注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实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学的有效结合;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在研究阶段,通过成长型思维相关主题的课题研究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与实践能力。
通过一学年的成长型思维阅读营课程,教师们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储备,也能有效地将学习所得、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中的创新措施。本届教师阅读营虽已结营,但成长型思维的培养与实践永不止步,教师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创新实践,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