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来源: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发布时间:2022-07-13 10:50:45 点击数:
“听大学教授讲课,这不是大学生才能拥有的机会吗?”“我们中学生也可以有机会听教授讲课吗?”“我们能听明白吗?”2022年暑假伊始,当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给学生发出一份上海大学中小学生暑期创新课程公告时,班级群里纷纷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学校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今年暑期,上海大学将为集团校的中小学生开设多门创新课程,搭建更多交流学习平台。学校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积极参加暑期创新课程的学习。
今天(7月10日),在上海大学工会、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大场镇教委联合组织下,2022上海大学中小学生暑假创新课程在云端拉开了序幕!
开课仪式上,主持人上大附校陈冬儿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课程时间表,六次课程的主题,并详细介绍了六位主讲老师,同时对课程学习纪律和学习任务进行了解读。随后邀请了同学代表和老师代表发言。听完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进入今天的第一讲课堂了!
初中课程的主题是——汽车。讲师队伍里不仅有上海大学的博士和教授们,还特意给同学们邀请来了专门制造汽车的工程师叔叔,从多学科视角,为同学们讲解与汽车有关的知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汽车制造的历史,探索制造汽车的过程,展望汽车制造的未来。希望通过本次创新课活动,能激发同学们对科学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的第一讲由上汽通用的李文工程师主讲,内容丰富,从汽车电机,油漆,生产,一直讲到汽车总装。每一个环节,李工程师加入了清晰易懂的动画演示,使得高深的知识也能被同学们听懂接受。课后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不断抛出问题向李工程师请教。同学们在课后的感言中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期待下周日的创新课堂。
正如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李志芳老师在交流群中提到,今天的创新课就是在播种,或许今天的播种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是的,在兴趣的驱动下,有了教师有效的引领,这颗探索的种子就会在同学们的心种生根、发芽,渐渐长大。
课后感悟:
七(2)班 钟宸轩
今天,我荣幸地参加了CCtalk上的“汽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这节课,听到了李文老师给我们讲许多关于汽车的事,例如样车实验,工程资源布局,生产步骤等。其中,样车实验分为车内空气质量实验,缩比模型风洞,振动噪声实验室,车辆安全实验室,与整车热力学风洞。我国正在用的工程资源有黑河寒区试验基地,吐鲁番热区试验基地,格尔木高原试验基地。而四大步骤则分为冲压,车身,油漆,总装。这节课,满满的都是“干货”,让我收获颇丰,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汽车。小视频与李文老师的语言相互交错,充实了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最后的问答环节,我最为喜爱。不过我有一个遗憾,就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被老师叫到,请老师回答我的问题。下次一定会牢牢抓住提问的机会。
七(7)班 张歆怡
这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汽车的发展历史,设计方法,运动原理,生产过程以及对未来汽车样式、功能的畅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引起了我对汽车的兴趣,使我对汽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汽车的生产制作流程,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学习必须要求真理,悟道理,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也会认真学习,专心听讲,努力学习汽车的相关知识。
七(4)班 陈费昊
感谢李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令我对汽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汽车能跑起来,是因为有“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四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能使汽车可快可慢可倒车的变速器和其他零件的功劳。另外,电池、电机、电控使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跑起来。我还知道了汽车的制作方式∶冲压一>车身一>油漆(电泳、中漆、色漆、清漆)一>总装。
自从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汽车便开始了它令人惊叹的变化过程,从第一辆内燃汽车,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再到未来的无人驾驶,人们一直在探究如何让汽车变得更舒适、更环保。希望汽车的未来,即将到来!